家长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十来岁孩子忽然对两性之间的事情有了兴趣,从欲说还羞点到为止,后来可能变成公开的讨论和提问,尤其某些想法还让大人无法理解。真是又担心又着急!
首先我们看问题里的两个词“叛逆”“荒谬”,这是明显带有评判色彩的,意思是“你错了!”,已经有一个正确的东西在,而你的想法和作法背离了正确的轨道。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在某个问题上有没有必然的正误之分,或者说谁一定站在错误的立场上,很难讲。而这种一开始自带的态度却很有可能把所有沟通渠道都封闭了。
保持愿意倾听他人意见的状态,这不仅仅是交流敏感问题必备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所有亲子互动中都要注意的。
面对青春期孩子关于性的好奇,教育肯定是放在后面的,首先是听。主要听三个方面:
第一,他的坚持和困惑在哪里?
孩子愿意表达某个观点,可能是因为坚信而分享,也可能是因为不确定而抛出话头引起讨论。而性又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所以,不要一听到某个字眼就着急了,可以安静下来关注他到底说的是哪个方面。比如,“某某好象怀孕了”,这应该是性生理方面的,后面的交流也许会牵涉到性关系发生时间和人的健康有什么关联,如何避孕,等等。再比如,“谁谁成绩波动很大,老师说他早恋了”,这个内容就更合适讨论恋爱心理和情绪管理。听到的不同内容当然极大地影响后面我们要说的内容。
第二,他的主张从哪儿来的,自己觉得有什么道理?
这个内容重在了解孩子,以及帮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观点。
有些家庭几乎没有讨论这类话题的氛围,孩子们的知识来源非常杂,就这些来源大人们可以给出基本的取舍标准作为引导。另外,请他们详细解释相信某件事的原因时,一方面呈现了高度尊重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重新整理思路。很多年轻人,他们热心某个东西带有冲动性,只是新鲜,真地讨论起来会有不同看法。这就是我们要倾听的第三个部分。
第三,本人是否有怀疑?
有时候孩子说着说着自己就拿不准了,这个微妙的细节家长如果能注意到,一般都能进一步提问,引发他更多的思考,也可以在此时发表些个人见解。这之前常常有一些提醒我们注意的语言或表现,比如“我不知道……”“某某和我的想法不一样”,或者本来很流畅的表达忽然有点乱。这时,我们都可以感知到一些与前不同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引导和教育可能都已经进行过了。当然会有些情况下,牵扯到家长完全陌生的领域,不知道怎么说,那么一定要求助专业人士或者书本。象性生理,医生肯定比普通人知道的多;性道德呢,每个人当然都有自己的坚守,但往往也是局限,这些东西不一定要让孩子原封不动的继承。所以,如果家长觉得说不清楚,也不想敷衍,那么请教相关专业人员和书本是不错的方法。
不坚持自己的唯一正确性,不认定别人一定是错的,对外部资源保持开放的态度,教育和引导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