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一本日文版的《被讨厌的勇气》,然后每天花一个半小时左右读一页,先把它翻译成中文,再从中文翻回到日语。很无聊的事,但自己做得很开心。每次看到写下来的文字的时候,都会感叹:哇,我居然能翻这么复杂的内容了!我想,如果我能坚持三个月,应该就能知道我的日语到底还有没有得救了。
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总结下自己的外语学习经验---我也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通过英语的高级口译且能顺溜地用,又是怎么把日语和法语学到看上去很美但完全没什么用的程度的。自己觉得并不是语言环境的问题,而是目标:英语的目标是通过高级口译,然后真的通过了,于是就听说读写译都过关了;日语的目标是通过一级考试,然后也真的通过了,然后就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办了;法语稍有不同,从一开始就是全法语上课,也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考试,当时既会说又会写,后来,后来时间长了就全忘了。
但写着写着,就越跑越偏。
过年的时候尹航在新生大学的分享中提到,“一块听听”上的《天天用英语》系列,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热情高涨,一个月以后90%的人都已经处于放弃的状态。因为之前刻意练习小组的很多同学在这个课程中,所以特别关注了下它;然后发现,就算之前坚持30天刻意练习的人,也已经有不少放弃的了。想,如果把这换成《天天用日语》,如果我参加了的话,此时此刻,估计也差不多要放弃了。
我在一月份,其实也放弃了很多东西,将习惯清单上的项目删了又删,只剩下一定要做的事情;退出了所有有每周强制性打卡要求的群,不管自己是否为此付过费。因为发现,我的目标好像和别人不一样,我的节奏也和别人不一样。勉强自己一段时间可以,更长好像坚持不下去了。
最近看过的书,不管是《学习之道》、《Principles》、《五轮书》还是《成为作家》,都提到了一件事:
认识你自己,选择真正适合你的方式,你必须首先是你自己,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然后深深觉得自己对自己好像不太好:
1.你曾经认真地观察过自己么?
至少我从来没有。看完《成为作家》以后试图找自己在不是那么理智的状态下写下的东西,然后翻出来了以前的日记,草草翻过的时候发现原来写给自己看的东西上我描述些什么写得很清楚---没明白为什么一试图写给别人看就惨不忍睹;当时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的晨间日记,现在完全不愿多看一个字---估计别人看我写总结也是同样的心情吧;原来在10年的时候我真的爬出过这个大坑,而后来的后来,居然又掉回去了而不自知......
当我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的时候,发现对自己的了解其实并不比一个陌生人多多少。
2.你真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吗?
《Principles》中有一段说:
生活就像一顿豪华自助餐,提供远超过你能吃得下的美味。为了吃到你“最最”想吃的,你必需放弃一些你“有点”想吃的。
我以为自己足够诚实,可是糟糕的是忽然发现,我对自己好像不那么诚实。
3.你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理由呢?
决定捡回日语的时候,我对于自己这把年纪居然还在学完全不知道是否能用到的日语觉得很不好意思,然后先在网上搜了一圈“学日语有什么用”,发现基本不能说服自己;然后又自己创造了不少理由,最后成立的一条是:反正时间就在那里,不用也就这么过去了,我已经在纠结这个问题了,纠结也浪费时间,那还不如直接花点时间干这个。
后来才反应过来:为什么我干点自己的事情还要说服自己?太扯了吧。
因为,其实想要说服的不是自己,而是“假想中的别人”。果然很扯。
不是每件事都需要理由的,想做的时候也可以先做了再说,只要后果在自己能承担的范围内就好。
4.你到底是想和别人一样还是想和别人不一样?
不止一个人说过,我们应该选择做“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然而我们又会忍不住想要抱团---这点目前对我而言很困难,因为我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个如我一样天天花两个小时打太极拳、学日语、写文章、正在备孕、偶尔兼职上班、大部分时间在家还完全不做家务的人。可是我本来就是这样子啊,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希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至少我能做到对自己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