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来照例匆匆翻阅了《刺客的斗篷——世界名家日记大全》, 1月6号收录了9篇名人日记,其中有一篇提到照镜子,读起来还有点意思,但没有特别想翻译出来。
拿起《阿尔谢尼耶夫的青春年华》(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里对伊凡·蒲宁及他的这本书大赞特赞,抵抗不住这样的诱惑,于是买了来读。),读到34页,有一大段描写的是“我”在镜中看到自己的情景,蒲宁做了十分细致的描写:
有一天我跑进母亲的卧室 ,蓦地里,在卧室内一面不大的窗间壁镜中看到了我自己,有一瞬间,我愣住了:只见一个身材匀称、清瘦、高大的男孩,正诧异地甚至带着几分惊恐地望着我......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喜欢这个小男孩,他身材匀称,给烈日晒得褪色的头发十分漂亮,脸上表情生动,以至我不由得感到几分惊讶。为什么?显然,因为我突然间发现了(是作为旁观者发现的)自己的魅力......
读到这里自然想起那篇也提到镜子的日记来,竟然有这样的巧合!那就试着翻译吧。
辛西娅·阿斯奎思夫人写于1917年1月6日
试译:
简单的晚餐中我就吃了一样,跟着就睡觉了。现在是我最好看的时候。玛丽·巴什基尔采夫每次在日记里记下了相似的内容时总是很愧疚,但这又何必呢?今天我完全可以兴致勃勃地照镜子照上大半天。一个人的整体轮廓,还有面容和眼睛似乎都变了,这真是太奇特了。
(感觉这篇日记里的内容前前后后不怎么搭呢)
显然这两段文字里的主人公(小男孩和成熟女性)对自己的样子都是很满意。我们天天都要照镜子,照镜子时对自己的样子可否满意?可在照镜子时有这样那样的联想呢?在镜子面前的我们或自信或自卑,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卑,镜中人是我们也不是我们,就像辛西娅·阿斯奎思观察到的那样,我们看到的轮廓、面容还有眼睛已经有所改变。
想起2016年2月去纽约州宾汉姆顿大学看好友时,跟着她去蹭了一堂哲学课,课上老师总结印度哲学时提到了一句话:“The seer cannot be seen." 大意是说你在观看的时候是看不到自己的。虽然镜子好似能让我们看到自己,但看到只是一面而已,所以我们过度自信时,照照侧面,也许侧颜很一般;照照后面,也许身影也不怎么好看。反之,过度自卑时,也照照侧面,也许左脸很好看;照照后面,也许身姿很绰约。总之,要立体的、客观的看自己:顾影不自媚,窥镜不自怜。
今天两次读到镜子,这样的巧合值得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