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听到一朋友说:最近努力不看干货文章了,干瘪瘪的,没法吸收多少营养。他见我诧异,补充道:可能我认识太低,对干货的联想能力太差……
还是第一次碰到有人对干货是这般态度。对比网上一阵吐槽鸡汤文的帖子,在现实中,看来干货和鸡汤有时候也半斤八两嘛。不知那些习惯了“干货”开场的掌柜们咋想?
掌柜们很少有意识到甩干货时,下面有不爱听的。大概干货是公认的好货,谁不爱吃?可不,我们就经常看到这些标题:
绝对都是干货!!!面试成功需要注意……
分享一下经验,满满的都是干货……
教程贴,内容长点,都是干货……
福利!全是干货,不看后悔……
经典美文,干货!
干货收藏,你要的都在这里……
纯干货!关于处理……
干货分享 4次约会让妹子爱上你
IOS关于模块化开发解决方案(纯干货)
诸如此类文章,仿佛打上干货两字就会信息量爆棚,瞬间吸睛。其实点进去看,内容真是参差不齐。那些东拼西凑的文章,虚拟故事也标榜干货文,倾情奉出。不仅文章标题如此,爱好甩干货的掌柜们也喜欢在讲座前这么声明:
今天不给大家玩虚的,全是干货……
给大家分享一些干货,从前……
这次给大家带来什么,我整理的干货分享给大家
干货这个词有意无意的就数落出来了,不管接下来说的是什么。
甩干货的掌柜有时也干脆把它列在菜单上,比如就有这样的公众号菜单:
掌柜的大概想,干货是盘好菜呀,大胆的标在菜单上。
您是要葡萄干,还是牛肉干?
要说到互联网上软文占有率,干货文自然抵不过鸡汤文的。文字偏向于对情感的记录还是要多得多。鸡汤类,能更直接的和人情感互通。一花一木,触景生情;一声一曲,满目移情。鸡汤能起到在人虚弱的时候补一剂安慰药的作用,社会上自感虚弱的人还是远大于自觉强大的人的。可是读的多了,就开始感到腻味了,甚至心生厌恶,想换换口味。比如去吃吃干货,可是感到太硬,倾向于找一些软的干货去吃。
于是呢,有这么一种可能性,爱好甩干货的掌柜发现甩纯粹的干货,效果不行呀,读的人太少,宣传度、感染力瘪瘪的,不如包装一下,比如让干货本身带点鸡汤性质。就好比把风干的牛肉干做成牛肉酱,水分多了不少,但是装上罐头,精美渲染一番就高大上了许多,卖的更欢了。久而久之,掌柜们发现甩干货还真是累,后厨那点干货存量眼看就要搜刮完了,只好水分越兑越多。后厨干货供给不足,掌柜就干脆就开始熬鸡汤吧,打着卖干货的名头推出营养鸡汤。鸡汤就比干货来的简单了,可以快速推陈出新,直达心灵。
问题来了,习惯了甩干货的掌柜能不能熬出好鸡汤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们就看身边现实版掌柜。某知名知识平台刚刚推出了干货日记栏目。这位干货掌柜是一位互联网大咖。我动手写这篇文章时栏目还在预售。我一看这名字,就乐了,这位大咖推出这档栏目真就是货真价实的甩干货的掌柜了。在互联网圈,这位掌柜就曾被打上了“卖情怀”的主。是位熬鸡汤的好手,让听众无不热泪盈眶,一条鸡汤段子,整个互联网要热闹好几星期。
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
带着鸡汤情怀的掌柜甩出的干货,要滋润很多。有些人是不愿意一上来就吃干货的,比如我那位朋友。他想先喝点开胃汤,然后再慢慢啃干货。“啃干货是挺费脑子的”,他说。
我问他,你爱喝鸡汤吗?网上那些鸡汤文啥的,你爱不爱看?他立马反应说不爱,“年轻时还会为这类文章感动不已,现在早已无动于衷了。”
喝鸡汤,不费脑子,但是费时间。
这么说来,能满足我这位朋友的知识分享应该是既不费时间也不费脑子的了。我想了想,除了上个时代流行的小人书,那就是那些会熬鸡汤的掌柜甩出的“干货”吧!
还好,这类掌柜很多,不怕没有吃的。不过碰到这样的掌柜,得当心了,因为这类干货到最后可能就只剩下鸡汤了,或者一开始就只是在喝鸡汤而已。
--end--
作者简介:曹涛,一个跨界互联网,初试锋芒的产品汪。曾在央企工作8年,现在IT、互联网行业某集团公司任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