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简书,呈现最多的无疑是,我如何通过写作获得经济自由这个话题,写这个话题多代表看这个话题的人多。如果文章的题目是“随想”“牡丹花”这种的,我根本也不会点开。
通常我对文人的印象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梅妻鹤子,陶渊明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形象。而现代文人似乎是,不耻于谈钱,食色性也,流量ip一类的印象。
其实也不只是文人,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时尚和经济利润,看病的医生不叫大夫叫老板,欢乐颂中赵医生的活色生香也被大家喜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从医生,教师,作家嘴里说出来总是感觉别扭。
刚开始我是很不理解的,认为这个时代是浮躁的时代,直到昨天看奇葩说李诞说到,
钱,你只有拥有了以后才能评价喜不喜欢。
如果没有拥有过钱的人说,我不爱财,那么他可能真的不爱,也可能他想象中金钱的形象和真实的形象并不符。
这就让我开了很大的脑洞,比如我说我不喜欢打扮,如果我从未打扮过,那么就不能叫不喜欢。我不喜欢某种生活,很可能我根本不知道这种生活是什么。
回到文人爱财这个问题,文章能和经济挂钩起码还是说明对这个社会有一定影响的,就像票房之于影片,显然票房越高影响的人越多,反之亦然。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在动荡年代,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影响整个社会,这种影响无疑是伟大的,那么在这个和平时代,文学是否也能担当起重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