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看一个新朋友的朋友圈,看见了文叨叨写作营21天打卡的活动就报名参加了。理由很简单--我喜欢写作。我坚持每天写作写了25天。 我前后写了10万+。 虽然没有什么点击量,但是自己在每日清晨的静谧写作也好,周末的学习复盘也好,都带给自己无尽的平静和祝福。
今天是文叨叨写作营21天打卡活动过得第一天,主题是美食。 我第一遍看文案的时候,兴趣不高,感觉就是教条式的四种方法,从无感去写罢了。但是为了要写今天的打卡,特地想去小打卡上复制粘贴几个句子,发现卡主设置了不能复制粘贴,于是耐着性子一条一条地看。慢功出细活,看出了心花怒放。
写美食,未必就一定写某道菜。与事物相关的所有事都可以写;扩展开来,还可以写食材,写味道写一家人围炉而食的场景,写美食相关的人,情感和记忆。文叨叨分享了四种写法:
第一种方法:直接写美食。用五感写法,调动眼耳口鼻手。文叨叨给的两个例子,阿城的龙利鱼,滑、嫩个、烫,耳朵嗡的一声,眼睛也氤氲,此刻千万别用眼神寻找知音,不然会让人误以为含情脉脉。张春写到吃鸭脖子,撕肉,啃白骨,吃白骨上的软骨,独自连续四个小时不动弹地吃鸭脖,让人忍俊不禁。
看了这样的描绘,一个吃货估计要馋得流口水,一个书虫如我,立马想要全网搜集这两本书闲暇时间娱乐身心。
第二种方法:不写事物的成品,而是再往上溯源,回到食材,回到制作方式,让美食慢慢来。这种方法适合爱做饭会做饭的人。梁实秋写包饺子的过程,舌尖上的中国写东北的铁锅炖鱼,都是暗喑此道之人。
第三种方法,用侧面烘托的方式,代替直接写没食物。张爱玲写面包店这位“芳”邻,拉起嗅觉的警报,已故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有长风万里之热,而又是最软性的闹钟,白吵醒了人,像恼人春色一样使人没奈何。作者用【人被面包的香气所扰】,侧面烘托面包的香。
还用了制作者的重视和仪式感来凸显食客的美好感受。奎二摊子黄土垫道净水泼街,给食客皇上御驾光临的仪式感。从侧面写出了摊主对事物的精心用心对待,侧面写出了摊主的讲究。讲究的摊主做的事物,应该也会非常用心吧。
第四种方法,就是把美食跟人,故事,场景联系在一起,营造一种综合的氛围感。比如,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最后,文叨叨分析朱自清的《冬天》,让我启发良多。一个好的写作老师,自己一定博览群书,而且看书能看到框架,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手法,再讲其肢解讲解,让人大呼过瘾。
朱自清写出了电影感的画面,我们可以学习切换镜头的电影式写法。先特写:水滚开,小豆腐在咕嘟咕嘟煮着。再中景:炉子熏得乌黑。镜头拉远:屋子老了,灯光阴暗,桌子旁坐着父子几人。近景:父亲从热气里夹起豆腐,一一放到我们的酱油碟里。
电影感场景公式:环境+动作+语言+情感。--通过远近镜头的切换,营造环境氛围。人入场,人动起来,人说话,人们的真实情感流露。
从第一篇文章看出了文叨叨的内行看书,内行学习与内化,四种方法从引人入胜到欲罢不能,最后电影感场景公式带给我们峰终体验,期待下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