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上午,43岁的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委“两新”工委书记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终长眠于世。朱治国用鲜血书写了组工干部的使命,用生命践行了党员干部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人民公仆的情怀,永远值得我们深切怀念。
肩上有责,脚下有力,心中有民。朱治国22年工龄,25年党龄,党龄比工龄还长。他自21岁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无论工作条件有多恶劣,朱治国从未抱怨,永葆共产党员讲党性、讲政治、讲规矩的先进本色。在艰苦的基层环境下,他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后,走过全省4149个村庄的一大半,多走多听成为他的宝贵经验。正因为条件艰苦,锤炼了勤恳耐劳的韧性,锻造出兼听则明的耐性。
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厚植情怀。他全力以赴落实落细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不仅在冬季缺氧时驱车几千公里前往村中勘察实况,还克服了高海拔缺氧带来的不适,亲自带队到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在推进党建创新、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他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当做是头等大事,不断擦亮共产党员的底色。
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在妻子查出癌症时,朱治国宁愿把新房以低价售出,也不愿向身边的人借钱。在家人的工作调动问题上,他虽在组织部工作,也从未为家人私底下说过一句话。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他也坚持公私分明,不搞排场、不铺张浪费。在与下属的相处中,他会严厉地指出下属犯的错误,也会暖心地安慰,既“严”又“亲”,在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同时又富有人情味。
朱治国,一个大气稳重的名字,一种高尚无私的精神。是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值得学习的先进典型。朱治国的生命纵然按下了暂停键,但未来还有无数党员干部前赴后继。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始终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坚持阅读党报党刊、学习先进典型事例,在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注重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书籍的阅读,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二是勤于求教探讨。尤其是年轻干部常常面临经验不足、实践不够的“本领恐慌”,遇到不懂的业务勤于求教经验丰富的前辈,遇到“疑难杂症”勤于与同事探讨,以此将理论规定烂熟于心、将业务知识掌握精准,当好“行家里手”,努力成为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经验充足的青年干部。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始终把践行作为永恒主题,在践行中锤炼本领、实现价值。“笃行致远,惟实励新”。理论知识必须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这样才能发挥作用。在业务工作上,弄懂吃透政策法规,自觉正确履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还需要多下乡,勤走动,深入到田间地头听民声、察民意,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始终把慎微作为坚强保障,在慎微中收获硕果、成就自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业务工作方面,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做到妥当处之;在文字材料方面,字斟句酌,力求出精品;在生活作风方面,保持精益求精地做好业务工作和发展个人生活,尽力使工作和生活“零失误”“零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