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春花烂漫的时节,放眼望去到处是“百般红紫斗芳菲”,正是“驴友们”最兴奋的时段了。做攻略,订酒店,更有飞机、高铁等多种快捷出行方式。餐饮则是旅行的乐趣之一,吃货们的最爱。各种app 信息搜集很方便。
而四百年前的旅行家徐霞客,是怎样实现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呢?作为一个读书人,是谁支持他放弃科举考试,出外云游探险,成为一个当时人眼中的“奇人”。那时没有旅游业,住宿吃饭怎么解决呢?是谁与之相伴,挨过一个个凶险之境呢?
人们几乎忘记了,这个“奇人”本名徐宏祖。因他从小向往与云霞为伴,才有了这个响亮的号,徐霞客。这个名字,穿过四百年的时空,至今依然鲜活可亲。他的《徐霞客游记》,有人说就是一部《国家地理》,它修正了之前一些权威论著中的错误记载。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堪为鼎盛。身为读书人的徐霞客,竟放弃科举,也就断了仕宦之想。这在当时人眼中是难以理解的,“奇人”说法因此产生。他走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留下的这部书文词优美,且价值极高。徐霞客,走出了“一部国家地理”,被誉为“亘古一人”。
说来徐霞客自幼极其聪明,过目成诵。江苏江阴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徐家是当地望族,书香世家。他的高祖徐经,以举人身份进京参加会试。途中与唐伯虎结伴同行,后卷进“泄题案”,被判终生禁试。后上京鸣冤,无果,三十五岁时郁郁死于京城。
这件事对徐家后人打击很大,此后这个家族的科举成绩不甚理想。渐渐地,徐家家道也出现颓势。幸运的是,徐霞客有个好母亲。她善于经营家业,带领仆妇织布并销售。据说布质如丝般柔滑,人称“徐家布”,可以卖到丝绢的价格。
一个女人,挑起了家族中兴的担子,这也为日后徐霞客的旅行,提供了必要条件。徐霞客的父亲,淡泊名利,支持儿子放弃科举考试。同时,他自己就是一个“驴友”,带上仆从到附近游玩山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江浙已经出现了旅游者。只不过,没有人会远途跋涉。
徐霞客十八岁时失去父亲,之后的岁月中,母亲是他强有力的支撑。徐霞客少有志向,他说,“丈夫当朝碧霞,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
但在当时,“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深入人心。素知儿子的雄心大志的徐母,开明大气,她说,“好男儿志在四方。”鼓励徐霞客走出去,不要困在家中的小天地。
母亲成了徐霞客的“赞助商”。她的条件是,要听到旅行中的奇闻逸事,听听名山大川的风貌景致。徐霞客与母亲约定,“春草萌动时动身,秋来乍寒时还家”。
徐霞客每次出游都有详细的计划,借助能够搜集到的舆图,做好攻略。母亲在世时,徐霞客每次出行都有比较确定的归期,所谓“游必有方”。从二十一岁踏上征程开始,前后共三十年的时间里,徐霞客几乎没有停下脚步。
第一次启程,目的地是太湖。路途不远,时间不长,但徐霞客已经感到了极大的喜悦与满足。后来他的足迹,逐渐到过江浙、山东、河北、山西、云贵湘等地。
在徐母在世时,徐霞客更像一个痴狂旅行者。他通常离家不会太久,记录的文字相对较少。他有几个仆人相随,回家时带些奇花异草,送给母亲做礼物。
徐霞客以平民身份,跋涉千里,路途中的艰辛困苦,可以想见。无处投宿,野外暂栖身。没有粮食,忍饥挨饿可能需要几天。
仆人们受不了这种艰苦,纷纷离他而去。一个仆人,偷走了藏在竹筒里的所有钱财,留给徐霞客等人的是窘困与绝望。最后一个顾姓仆人,在最后一次出游时,弃徐霞客而去,逃回江阴。
在游历到西南地区时,多次遭遇抢劫、被盗。最痛苦的一次是,1637年初春,在湘江上遭遇歹徒。所有财物都被抢去不说,四本珍贵的书也同时失去。
为了保命,徐霞客跳进冰冷的江水中。从此心情抑郁,加之冷水刺激,致使徐霞客此后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同行的静闻和尚,也因这次的打击,与冷水浸泡带来的危害而生病,竟至过世了。
另外,西南地区是古代发配之地。徐霞客在云贵被瘴疠之气所侵,终于染上登革热,加之双足俱废,最后被人从云南,送回江阴老家。仅仅过了半年,徐霞客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送回徐霞客的人,是当时云南丽江的土司木增。木增拒绝任何外人进入丽江,但却热情款待了徐霞客。徐霞客以中原文化学者的身份,以及其传奇经历,吸引了崇尚中原文化的土司木增。
徐霞客在云贵湘的西南行,花费了四年多时间。历时最长,路途最远,文字最多,留给后人的财富价值最高了。他像个地理勘测者,给出的数据如同今天科学仪器测量的结果。
佩服徐霞客的勇气与胆识,遇山登山,见洞钻洞。云南的古洞中,“埋伏”着巨蟒、蝙蝠、螽斯,以及各种想不到的动物。这景象,想想就毛骨悚然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徐霞客在黑黑的洞中,也能得到较为精准的数据。
根据徐霞客日记整理编写的《徐霞客游记》,目前有多种版本。在徐霞客去世后几年,正是朝代更迭的乱世,他的家遭到强盗洗劫,他的子孙惨遭屠杀。徐霞客日记,也没有幸免。
经过包括钱谦益等文化人的努力,《徐霞客游记》得意留存于世。虽然有散失,终究算留下了大部。他的游历探险,至少早于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