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浦先生所讲,纸张比人类更有耐心。
通过梳理,大概对于理解自己有了些许进展。
昨晚读《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16日买下这本书,连着17日18日读了一点,周末两天没有碰,昨天21日才结束了阅读。
从他的生活习惯来看,可能会是冷淡的存在:
“严于律己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生活。”
这里说的冷淡不仅仅是欲望的克制,更是剔除饰物简单的存在,松浦就是这样,先严于律己,而后享受生活,一副纯真的模样。
并非受各种风气的影响,冷淡一直都是一种美好的模样,像MUJI,他的成功,甚至所有模仿他的产品,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像网易严选、名创优品。
于我,甚至关于梦想的规划中都有一条:践行“断舍离”,拥有一间用MUJI装饰的家。
他被称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当然,无论他的书内容是否在某种层面上更倾向鸡汤,无论他是否如网上评论文章所言在日本并不出名,至少他的生活方式,正是我所向往的,于我他就是「最懂生活的男人」:
“早上五点起床,跑个马拉松,晚上五点半结束工作,七点和家人一起用餐,十点准时睡觉。
三人以上的聚会,他尽可能不参加。
他喜欢和朋友聚会,但每个月只安排一到两次见朋友的时间。
他最爱的食物是咖喱饭,但每年规定自己只能吃三次。”
这样的生活啊,真是又有情趣又不疏离。
我非常喜欢他对于喜爱事物的态度,虽然很喜欢,但一年只吃三次。大概类似于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相见,所有的克制都是为了把最好的一刻留给你。
保持距离才能满溢热情,于人于物皆如此。
生活填充的太完满,就会不知道心中所念之物何者才是最真切想要,情意表露的太完满,就会迷失退路从相寄托变成全然依赖的存在。
自我原本是孤立的存在,在茫茫物欲中大浪淘沙,欣喜发现契合心意的闪光点,如若立即拥有,即刻获得,便会很快丧失兴趣,迅速掌握的东西总是会轻易地被抛弃。
有一个例子可以解释这点,如若没有高超的技巧和神奇的记忆力,所有突击而得的碎片化信息(比如考前背的单词),都会转瞬即逝被忘记。你对它的热爱对它的需求不够充足,而且它又很容易被获取,便更容易在用完后将之遗弃。
于其他物品和情感建立也如此。距离的保持对于情感的延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会你不断确认,此人此物,是否是生活的必须,是否一直契合我心意,是否值得我投入更多精力,也会更加珍惜每一次,同人同物共处的时间。
我更喜欢的大概是松浦“孤独的美学”,于我在人际交往的障碍下,选择一个人出行、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饭…大概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开始虽个人心里觉得轻松,但总也没能找到合理的答案来印证,我这样做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而昨日,松浦就给了我这样的印证:
「独处的时间就是思考的时间,就是自己找答案。」
「我因为旅行以及其他事,变得孤零零时,逐渐意识到能够通过他人的心意、对很多事情心怀感激也是一种自立。通过让别人接受孤独的自己,可以和他人相连,也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我会明白,世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属于,一切为我所有皆为暂时的寄存。他人本不需要对我的孤独负责,如果有人尚且愿意抛弃自己独处的时间来同我相处,当然是不胜感激。他物本不需要为我所用,如果某物尚且可以被我获得,帮助我完成某事,更是不胜感激。
松浦说:
“有魅力的事物有一个共性:怪。这种怪,即是人性化。人是一种有趣的生物,于是就会有‘怪’。”
希望遇到更多,同松浦一样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