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维导图遇上道德经之一 众妙之门 (2014-10-19 18:21:57)
分类: 导图应用,作品采风
背景起源:
思维导图诞生于英国70年代初期,现在全球的用户超过6亿人,它到底与中国的道德经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一直以来都是我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在一次培训课程中,有位学员跟我分享说,“曲老师,思维导图的根在中国,它就是中国太极的演化,八卦周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正是因为他的那份提醒,让我那份隐隐约约的感觉,不断得到强化。思维导图常常被当作记录笔记的工具与技术,被更多的人所认可与使用。但是我觉得它并非这么简单,直到在几年前因为赵妙果老师写的一本道德经书,直到遇到一群致力于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朋友,开始真正地去读道德经,尝试着把道德经的文字用思维导图画出来,慢慢自己的思维被打开,开始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打开了自己了解另外一个世界的窗口。
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从道德经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指导思维导图的使用,将会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感觉越来越强烈,就在几天前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里,一边读着道德经,下面的文字就随着键盘噼噼啪啪的声音流淌了出来。
因缘至此,特意跟大家一起分享,如有疏漏,错解,确属个人之见,欢迎批评指正,共同成长,在次向您表示深深地感谢与敬意!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导图遇上道德经之一
思维导图的基本规则和原理,其实都很简单,但是如何把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绝非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若要把思维导图用处个名堂,唯一的方式唯一的途径就是在知道了思维导图应用的方法与技巧后,把思维导图生活化,落实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中。通过反复去使用,并善于通过细微细致的观察与体验,体验,感受,发现它的奥秘,从而借助思维导图的应用,激发大脑的潜能,开启智慧之门。
前几日收到一位网友的疑惑:老子这一章(70)本身内容短小,不算难背的章节。我理解的导图是为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很早就纳闷为啥费劲要把老子每个篇章做成导图?”
我的回复:为什么我喜欢把道德经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第一,我很享受做思维导图这个创造过程过程,乐在其中,很享受生命中这样一段美好的时光。
第二,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每个关键词语所起到的作用。在道德经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的特殊含义。
第三,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对于道德经整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延伸出很多创意与想法出来。
第四,每张完成的道德经思维导图对我来说,都是一副艺术作品。
第五,我在创造导图版道德经挂历,这也是一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相对于只是文字,图文并茂更加形象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