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实在是找不到出行的理由,哪怕是为了旅行而旅行。
从出生到现在,我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19岁之前只待过一个地方就是我的家乡;23岁大学毕业之前的4年,我去过三个城市——一个是我大学所在的城市,另一个是该城市临近的一个城市(因为有个高中同学在那里,呆了一个礼拜,第一次看见大海),最后一个是我异地恋女友所在的城市(还是在在分手的2年后第一次去她的城市,至今搞不懂当时为什么要去);23岁毕业之后先在北京,之后辗转到深圳,都是因为工作的原因。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哲理名言”已经被玩坏了,一时间让全国各地的企业面临“用工慌”。且不说在纯商业营销催生的背景下,这句话有无现实意义。却意外的揭示了一个早已存在的现象:人本能的区分出两个世界——自我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而且这两个世界严重对立,意思就是选择“诗和远方的田野”,就必须放弃眼前的“苟且”。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幕这样的景象:有的人终于下定决心把工作辞了,然后去周游世界;有的人拿着并不丰厚的薪水,坚持每个月必须来一次国内旅行;有的人断绝目前所有的联系——友情的、爱情的,甚至亲情的,名曰:与过去决裂,重新开始,过起了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还有一种人胆子比较小,没有那种割舍一切的决绝,只有通过阅读别人的旅行小说、旅行纪实等,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心里无比向往着另一个“世界”。
旅行这件事,只有中国人才刻意的去强调,好像稀缺品一样。我们总能看到某人在微博、微信上又晒了旅行的照片,给人的感觉就是立马高大上了起来,同时拉低所有看客的幸福指数,引来一片羡慕嫉妒恨。
在西方人的眼里,旅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你炒菜不放盐一样,肯定没味道。可你什么时候听说,为了突出盐的重要性,咱们把菜倒掉,吃盐就可以了?
就拿欧洲人来说,尤其是是英国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五上班的时候就带着行李箱,一下班马上奔机场,在法国的南海岸度过周末,或者直接飞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飞德国柏林,又或者去英国的其他城市,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看场棒球赛,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你要是跟英国人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家会说:“你丫有病吧,这有什么好讲的,我们从小到大就是一直这样生活的啊!“人家始终认为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菜和盐要放在一起炒。我们中国人以前炒菜不放盐,现在听说盐很重要,却像疯了一样加盐。
这两年关于”旅行“的话题好像特别火,在旅行者的这个队伍里,有真正的行者,也有”滥竽充数“盲目跟风的。可大家都在探讨一个共同的话题——旅行究竟有什么意义?
我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那天,在深圳的南山参加了一次线下读书分享会,当时的分享嘉宾旅行过40多个国家,也出过2本关于旅行的书,记录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悟,后来我也买来拜读,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行者,因为我读出了”纯粹“。
他说:”那个时候的旅行你不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那个时候你的状态是很好的,你并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但是你很纯粹的在做一件事。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我没有去看一看,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心“。
那个时候手机还不发达,没有微信没有微博,他通过每天写一篇博客来记录自己的旅行见闻。走过那么多国家,见过那么多人,也经历过许多事,可他依然在思考:旅行究竟有什么意义?
最后他这样回答:”太多人问我旅行的意义,我其实比任何人都想知道它究竟改变了我什么。可很多时候,它并没有带来什么。无用,一次次地,是我对于旅行最诚恳的评价。“
我想真正的行者应该就是这样吧,不期待旅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改变,只是享受在路上的感觉。
我也问过自己:旅行究竟有什么意义?可是我连一次真正的旅行都没有过,实在是想不出答案。但我想旅行无非是离开自己的生活圈,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发生一些偶遇和偶然。
每次饭后,总有那么一小段时间,什么也不想干,就想出去走走。看见花花草草的,感觉心情很放松;看着过往的行人,男女老少,穿着各样,形态不一,好像遇见了未知一样让人神往;偶尔对面走来一位活泼的阳光少女,我也会怦然心动,有种莫名的欣喜,但绝不是荷尔蒙作祟的结果,而是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默默祝福她能够这样一直保持下去,成为更多人心里的一道风景;我喜欢小动物,小猫、小狗都很可爱,散步的时候也会经常看见,你盯着它,抚摸它,它就会冲你摇尾巴,你伸出手,它便把两只前爪调皮的搭在你的手上,舔舐你,圆滚滚的眼珠里满是欢喜。
其实人和动物之间一点也不陌生,倒是我们很少跟陌生人打招呼。每次散完步回来,都有一种沉甸甸的收获感,具体收获了什么,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来,反正饱腹感不那么强了,又可以精神饱满的继续忙活了。
如果你非要问我:散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实在是想不出答案,就像你问我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一样。
我们中国人以前炒菜并非不放盐,只是心有旁骛,没有品尝菜的味道。后来听说加盐可以让这道菜更有味道,于是有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般的趋之若鹜。
生活的哲学都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我们感到压力和困惑,是因为对自我世界的认知不够和缺乏耐心。于是我们找到了一条”捷径“——向外探索,催生了想“去看看”的心理,其实只不过是为了寻求某种物质的或者精神的慰藉而已。有期待才有失望,想得到的越多,失望也就越大,当期望落空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原点,比开始还要“苟且”。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古人也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感悟。我在日常生活里就看到了整个世界,我很知足,所以我实在是找不到去旅行的理由。
你说“世界那么大”,可我偏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