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每天做饭吃饭、刷朋友圈,看文写字。第二天会刻意回想昨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一句话,一个人。惊喜的发现,头脑蹦出的话还真不说,至少有以下几句。
“凡是赋予整个人类的一切,
我都要在内心体味参详。”
这是歌德所著《浮士德》中的一句话。没有读过这部长达12111行的长诗,不能进行评说,仅从这句话说起。
之所以这句话触动我,而且是在没有上下文前提下,估计是某种力量打动了我。试图想知道那是什么?是内心对未知的一种渴望。面对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即使穷尽一生也无法拥有和体验。但内心总有一种渴求,用余生体会和感受更多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这是一种痴心妄想,是内心某种欲望的极度膨胀,但它真实存在,被这样看似平淡的话击中。
这一刻,自己并不是杀红眼的赌徒,认准一件事,不想再离开牌桌。学着做一只小蚂蚁,面对大象般的知识海洋,能啃一口是一口,能吃多少是多少。任何付出都是对人生的参悟与修行,人们在各自领域和岗位上做着自己认可的工作。任何修行都是在修炼这颗心,让内心平静,不再受欲望的困扰,没有恐惧,没有不安,安静的走好一生。无法穷尽人类灿若星河的智慧,只需走在内心体味和参详的路上。
“读书要有点胆量。”
这是何帆老师的话。他读书有个心法,就是要有胆量。有人将书买回家,毕恭毕敬的把书供在书架上,从来不看。书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神圣,更不是祖宗的牌位,它只是了解世界的工具,为我所用。读书练的是胆,有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和胆识。
你可以在书上乱写乱画,标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图形符号。如果书读完了,感觉整本书只有一页对自己有用,就把那页纸撕下来,书扔掉。我们不能被一本书束缚住手脚,禁锢了思想,要在吸收中打破,在批判中刷新。
读书不是神圣的宗教仪式,读书只是丰富精神世界的船和桥。任何时候,外界的资源都是为我所有,自己才是书海中的王,一切书籍都要听从你的调遣。
“陷我们于无知的恰恰是我们的已知。”
苏格拉底说自己很无知,那怕在整个雅典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过人之处正在于此,他连神谕都不相信,会做出自己的判断。神很少说错过,错在你的理解。当年,吕底亚国王克娄苏去求神,问他能不能去打波斯人。神谕说:“如果你跟波斯人开战的话,你会毁掉一个强大的帝国。”克娄苏大喜过望,马上去打波斯人,结果惨败。他毁掉的是自己的帝国!
苏格拉底说,跟别人相比,我和他们没有什么分别,但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我知道。这是一种态度和精神,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对于确信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要更加谦虚;对于我们知道的事情,很可能会陷入刚愎自用。陷我们于无知的恰恰是我们的已知。
不能盲目自信,但也不能轻信别人的意见。只有处处留心、时时求证,才能从看似不同寻常的地方找到深思熟虑的结论。承认自己无知,把自己放空,不断省察自己的生活,才能成为一个开放的学习者。
“你们永远只能旁观议论,
真正参与历史的是我们。”
这是小布什说的话。小布什当总统时,打伊拉克,很多记者在会上反对。他对记者说,我们是历史舞台上的参与者,我们的一举一动左右历史进程,而你们这帮记者只不过是历史的记录者。你们下了很多功夫,记录的很准确,当然可以批评我们,但你们别忘了这个事实:你们永远只能旁观议论,真正参与历史的是我们。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也是由政治家们推动的。一个小家庭的变迁与政治家的一举一动不无关系,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因为幸福来之不易。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历史不会留下我们太多的声音与印迹,我们只是来过,曾经试图创造历史。
文字写满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们和记录者没有什么分别。当自己在文字中拿那些英雄豪杰说事儿的时候,当自己可以评论大人物做事优缺点的时候,应该想想小布什的这句话。我们坐在时代列车上,看着世间变幻的风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内心要始终保持应有的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