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到处飞飞,看了8部电影,10本书,写了17篇文章(12篇是工作需要),参加了6场活动。 前两个月我倒是反着来,看了一本书,听书听了5本,2部电影,15篇文章(13篇是工作需要),13场活动。 不同的输入方式,不同的输出数量,就有不同的感受。7、8月收获了很多惊喜和能量,这两个月接触了很多“让我不舒服”的圈子、知识、信息,我的情绪很复杂。 当然,情绪复杂不代表就是情绪糟糕。以下是我一些总结,希望在倒计时的两个月给予读者启发:
01 少即是多,慢就是快 回看9月每周写的总结,我惊讶多次看到这样的字眼:
“安排的事情太多会让我的计划成为废话” “安排太多的事会产生强烈的压力感” “永远去思考做的事是否重要” “总想一天内安排两个大事,导致心定不来” “学会委外,摸索花钱买时间”有点惊讶:9月份我是给自己安排多少事,才让我那么慌乱。所以我写下了这句话,“少即是多,慢就是快。” 我希望自己做的事少一点,就不会那么乱,我希望自己慢下来,脑子清晰了,效率就来了。 其实我从小就是个慢动作的人,吃饭慢,走路慢,出门磨蹭就不用说了。读书时吃饭能吃到整栋楼都没人了,食堂阿姨已经打扫完卫生了,我妈还说从托儿所到幼儿园都被老师吐槽我吃饭慢,慢到院长来喂才肯吃完。 至于出门磨蹭,凡事拖延,啥事都非得踩点,非得最后一分钟才出现,也跟我童年接受的包容和溺爱有关。 到现在,我吃饭还是快不了,没20分钟吃不完,咬不到七八口吞不下。反正不知道别人5分钟吃完一顿饭是怎么做到的,有时饿了狼吞苦咽吃得超快就难受。 现在的节奏真的很快,所以我也很想快,但快起来我就急。
记得高三有次鸡血冲顶,想勤奋起来,破天荒5点半起床,15分钟完成所有洗漱,和朋友吃早餐,结果天黑黑的,我又困,踩空了楼梯摔了个狗吃死。
那一刻真的有5秒钟心脏堵塞,疼的说不出话的感觉。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我发现了,一急,我就踉跄。 最近放了自己两天假,给自己就安排了三件事,不怎么看手机闹钟,松弛的状态下我反而做事更舒服和更有效率。 总觉得,这是“倍速”时代带来的焦灼感。 看个剧倍速,刷个抖音也是倍速短视频,“倍速”氛围下,总希望一天12小时,高效率高精力处事,并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子。 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我不是机器,我不想当个高效率的机器。 02 国庆焦虑症 在我心中,7天假期一直是个噩梦。 总觉得二十多年来的国庆都是这样的:明明想在国庆完成很多东西,结果一样都没做,产生强力的挫败感和虚度岁月感。 读书时,老师给我们灌输一个概念,“你们的差距就是从假期拉开的。” 我现在非常不喜欢这句话,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不是一个喜欢比较的人,不是因为我没野心,不想比,或者做自己,这是很虚伪的说法。我不喜欢比较是因为一旦我陷入比拼的心态,我就很难受很急,总觉得比勤奋比不过别人。 出社会的这几年,我一边害怕国庆一无所成,一边又想放肆睡觉,忘记时间。 我觉得如果想睡可以睡,睡懒觉可以补充能量我绝对睡。问题很多时候我不想睡,但因为看着看着手机迷迷糊糊地睡回笼觉,搞得自己醒来后头疼。 我不是讨厌懒惰的自己,我讨厌的是那种不受控制的懈怠感觉。当你不受控制,懈怠,感觉自己长了一圈膘,更气。 今年的国庆假期倒是有进步,睡是睡多了点,但没有睡得不可控制,没有被回笼觉折磨。 国庆恐惧症下,我列了很多清单,结果呢,做是做了一些事,三四件左右。讲真,还真是每件都做了,但都没做好。
10分满分,以前4分,今年可以打个6分,因为好像国庆结束后,我整个人好像沉稳了下来,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如果你也有我这样的焦虑,那我们不妨采取这样的方法:
既然只能做三四件,那安排三四件,留下充分的空白去迎接计划之外的事。
03 量入为出 把每一块钱都花出它的价值 国庆期间发生了三四件事吧,想的东西开始变了。比如开始为父母想,想着我能给他们什么;比如开始为顾客想,为朋友想,为信我的人想,想自己能给他们什么。 说实话,这两年我得到过很多帮助,信任,支持,多的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了。每当我急的时候,我就会翻看粉丝给我的留言、朋友给我的鼓励,我就静了下来。 国庆后我就有种强烈的意识:未来就是要学会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而所有的前提,我觉得就是金钱。一个没有经济来源、赚钱能力的人是没法谈担当的,在家里是这样,在社会也这样。
说这个是因为觉得90后是真的穷,我写了那么多文章,写年轻人消费现象和心理现象反响最好,留言区全是金钱焦虑,还有健康焦虑。
当然,我不觉得有多恐怖,这不就是少年穷嘛?正常到不得了。 只是财富观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去总结,去迭代,不然真的穷一辈子。还是那句,承认自己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十年后,你还是那么穷。 如果说2018年我的金钱观落在副业赚钱上,那么2019年,“量入未出”就是我升级的金钱观中最接地气的一点。 喊穷的从来不只是90后,还有一抓一大把。而我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懂尊重钱,拿着几千块收入,每个月支出好几万。问他哪来的胆,他给不出个所以然。 这就是人行道的人,随时处于破产状态,潜意识觉得财富就是工资收入+信贷额度。所以他们都在一个循环里:赚了钱消费,工资填不饱欲望就信用卡来凑,欠了钱又得赚钱,然后嘴巴里含着要这自由那自由。 财务自由是可能的,情绪自由也是可能的,社交自由也是可能的,但绝不是人行道模式的人这辈子可以体会到的。 很少人愿意去直视欲望和现实,要么多半被现实击败,剩下的被欲望支配。 直到今年,我完全不再渴望买买买的奢华生活。比起放纵奢华的生活,我更渴望拥有将1块钱用出最大价值的智慧。 我看到自己和那种生活的距离,也看到了自己承载不住某些钱的真相。说白了,智慧还不够,成长还需要时间,幸好我还有时间。
还是会追求更优质的生活,但我厌恶放纵的奢华,放纵有时候意味着失控。 最近很多朋友在我谈很多金融方面的东西,我没那么懂,也不否定,只是跌跌撞撞下,我对财富有了自己的理解,也知道自己想挣什么钱。 比起薅羊毛,又或者在金融市场跟风操作得到一些东西,我更想去创造些什么,来得到更大的财富。
只有这样我才能慢慢掌控财富,过上一种匹配优质的生活。
这种尚未清晰、又有点模糊的财富观,真的挺理想主义的。 但每个人,都有她想活成的样子。
04 你总要有慢下来调整呼吸的阶段 都说10月是多思之月,我顺便把去年10月和今年做对比,总结了下整个流年,通过学习力、执行力、变现力来评估我的一年,发现了一些更客观的东西。 做这里补充一句,数学真的挺好用的,别被中学考卷定义自己数学差。推荐《万物皆数》,多点数学思维,看事物更客观些。 纵向轴点指数是自己评估,由于都有记录,所以我可以大概判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