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410:中和活千年
到了年末,学校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看望退休的老教师们。按照工会的安排,我主要分工看望三名教师。看到三位老师教师的状态,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健康。
这个三名教师的在工作的时候,性格和脾气就各不相同。孟老师是急脾气,一点看不顺眼就火冒三丈,周老师是老实,走路遇到谁也不会抬头看你,张老师中和些。
三名老师教师分别是六十多、七十多、八十多,除了周老师腰有的问题,其他都很健康。孟老师天天伺候孩子,张老师每天下午两三个小时的乒乓球,还进行中医研究和写写字画画学,老年生活很充实。
我校几个按时退休的老师,身体都很好。我觉得就是与他们的性格脾气平和有关。
有一篇文章介绍说,世界上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因此,人只要脾气好,凡事就会好。
这几名教师除了身体好外,家庭和子女都不错,与性格好有关。
就如孟老师所说,现在她的性格改变最大的就是不再发脾气。连她家王主任批评她,连孙子吵她都不会生气。孟老师虽然工作时性格要强,但是她最大的特点是有不高兴的事情,能够自己发泄出来。发泄出来了,她自己就不会生闷气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庸之道,没有什么极端的事情。凡是走极端的都没有还的结果,都会身体出现问题,或者工作事业家庭出现问题,结局都是不顺利的。
中庸,所谓‘中’,就是适应,顺应,所谓“庸”即经久不渝,恒久不变之意。二者合用,意谓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不走极端之意。
鲁迅曾经说过:“只要谁显得稍微特殊一些,就会有人把它削平,绝对不会让他冒尖”。这就是中国人的性格,在一个团体中,讲究是中和,团队中谁也不喜欢有人冒尖,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就是一个团体的长久的“相”。
子曰:“过犹不及。”中庸的团队虽然我不喜欢,但是我还是推崇中庸的性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如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中和的性格就要凡是想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自己能够得到的,不悲自己得不到的。凡是可以争取,但是不过多拘泥于“物喜己悲”。
中和的性格要学会化解痛苦。人生在世,没有什么人能够一帆风顺,赵朴初的《宽心谣》说:“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只要遇事隐忍,老来一定会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学会转角,才会中和。一个人往往遇事想不开,就是不会遇事转角。遇事不会转角,只能碰的头破血流。换个方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心境就会豁然开朗。转角处的风景会更美好。
中和的人会规避冲突,会当即认错。前段时间出现的一些教师因为一些事情被社会舆论所冲进。这些就是当即认错,没有与家长或者社会上一些人纠缠,不纠结一些矛盾。我说,这就是教师聪明所在,如果犟着不解决问题,受损失的还是自己,何必与社会上不通情理的人纠缠。
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保持中正、中和、不愠不火的个性,获得的一种稳健、从容的人生姿态,更获得的是自己长寿与健康。
禁止转载
全部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快来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