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现代的农村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父母把孩子放在农村老家,自己背井离乡出门打工已不在是稀奇事。虽然父母这样的做法使家庭收入增加了,家庭条件改善了,甚至拉动了农村地区GDP的增长。但万事万物都有它不利的一面,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父母亲们虽然让家庭收入增加了,家庭条件改善了,但孩子的教育却缺失了。近年来,留守儿童犯罪的比例不断上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为更深层次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我以三源村为例开展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加深我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认识。本次调查通过访谈、实地考察等一系列活动了解到真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希望社会能多多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我国乡村振兴做贡献。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调查目的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这一主题。我希望采用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探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作为一名村干部我希望通过我的一点点努力,在留守儿童和社会之间搭建一座爱的桥梁,让这些孩子们看到社会温暖的一面,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帮助他们在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其次,我也希望这一突出问题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需要被关注的特殊群体,使人们认识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希望更多的有爱心的社会人士能投入到关心留守儿童的队伍中去,这也是我这次调查的目的之一。
调查对象
三源村71名留守儿童,当前监护人、家庭生活和教育现状
调查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多形式、多角度等几个方面,通过多渠道调查与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体方法包括:
走访村委会、留守儿童家庭等来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通过对三源村留守儿童的实地观察进一步深入了解问题、分析问题。
调查时间
2020年3月—2020年4月
调查地点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官地坪镇三源村
调查人
刘林
调查结果分析
三源村是一座坐落于湘西北大山深处的村子,总人口2000人。集体产业粽叶借助天然的气候、地理优势目前正在初步发展中,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加入到进城务工的大军中去,成为农民工的一员。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北上广深等地区的经济迅速腾飞,就业缺口大,机会多。因此,农民工大量涌入这些城市,为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城市的建设者,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但农民工由于受文化知识和技术等的限制,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报酬的体力劳动,无法维持城市生活中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再加上为了挣更多的工资,不得不长时间加班。没有能力携带子女一起进城,因此造成了一个社会现象,农民工与自己的孩子相隔甚远,见面次数甚少。因此也就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
总体现状
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且男孩多于女孩
在本次调查中,我村的留守儿童共有71个。其中,男童大约占55%,女童大约占45%。其中,70%的留守儿童数量为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30%的留守儿童为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为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40%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抚养孩子兼务农、打零工。有10%是母亲外出打工,由父亲抚养孩子兼务农、打零工。有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只顾工作,不顾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其自生自灭。还有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重视,也想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但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辅导起孩子来也是有心无力。50%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还有极少数托付给亲戚抚养,或者是把孩子自己一个人留在家中,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严重,因为监护人对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再加上观念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起着阻碍作用。对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任何事只能靠他们自己,没有人能够给他们引导,一切全凭自觉。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自觉性欠佳。
农村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看护,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加上孩子从小没接受严格教育,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自觉。家里长辈只顾养家糊口没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造就孩子的惰性,甚至有些孩子还有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这些问题都是从小父母忽视教育没有教育好造成的。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家庭不富裕,父母长期在外,他们大都跟祖辈、亲戚生活在一起,还有的甚至是独自生活。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温暖,也造成了他们形成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发展都造成了一些不利于其成长发展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们受教育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同时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不在身边或其他监护人监管不到位,周围及网上一些不良价值观和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对孩子们的单纯且没有生活阅历的心灵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他们的人生发展起着不良的导向作用。扶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采用放养型、溺爱型,从而导致他们的情感教育缺失,只知道接受来自长辈的爱而不会去给予爱。对家长、朋友、邻居和周围的社会冷漠少情且社会责任感缺乏。他们往往在认识、价值观上产生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变得异常。这些错误的认识、价值观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冷漠、敏感、孤独等不良情绪。同时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很多人道德意志薄弱,有点吸烟酗酒、赌博、迷恋网络,有些甚至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家庭大多经济比较贫困,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缺少在家学习的环境和学习资料等。同时,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里有很多家务和农活,由与父母在外打工,这些工作大部分都落在了孩子身上,经调查由82%的农村儿童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做家务和干农活,因而他们在学习上的时间久减少了。另一方面,有80%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其他监护人或无监护人的仅占10%。由于监护人的年纪比较大,而且大都只有小学学历,甚至没有上过学,因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孩子也很少向家人请教学习问题。其结果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比较差,仅有10%的儿童成绩较好,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进入职业院校的儿童占比大。
家长与学校沟通少
父母外出打工,往往由于工作忙、工作累,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因此,同与孩子老师联系的次数久比较少了,父母与学校不联系或偶尔联系的占90%,经常同学校联系的仅占10%,很多家长连孩子读几年级都不清楚。由此可见家长与学校联系大都很少,因此父母很难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受教育情况,而通过学校一起引导孩子久更加困难了。父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同样他们在关注孩子时更注重物质经济层面的,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需要温暖和呵护。
综上所述,我们虽然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与现实情况的差异等原因,留守儿童问题形势依然很严峻。而探究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寻求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儿童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要积极找对策,找解决之路。
建议与对策
目前,随着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的大力帮助,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近年来逐渐有所减少。只有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帮助,才能让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给农村留守孩子提供一个完整健康的成长环境。
借助政府力量,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相关职能。
完善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主导作用。
引起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职能。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涌入城市务工开始,已经持续了近20年之久,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留守儿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关系着民生问题。所以,社会各界应该携起手来,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职责。留守儿童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希望社会能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争取为农村留守孩子提供一个美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学好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健康成长,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为家乡的振兴做贡献。
(共343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