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否有用由学习力决定
知识是否有用由知识力决定
学习是一种行为,
知识是一种载体,
知识是事实语言文字化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
知识只是事实的工具,
不是事实的本身。
因此,
理解知识是假理解,
理解事实才是真理解。
学习的最终对象是事实,
知识只是协助接触事实的工具,
语言文字只是最便捷的工具之一,
书本只是最普及的载体而已。
不要把掌握知识当做终极目标,
不要把理解知识当做最终目的。
要明白最终目标是通过知识去接触事实,
要了知最终目的是透过知识去理解事实。
学习知识只是学习的其中一个方向,
绝对不是学习的全部,
不要一想到学习就只有知识这一个对象。
真正的学习一定是以事实为方向,
以发现事实的原来如此为目标。
老子怕我们误入歧途,
在道德经的开篇就提示我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古代圣贤都具有通达事实的能力,
才会为我们后世留下那么多事实的哲理,
例如: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道法自然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之初性本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行合一
心既理
致良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这些哲理无不是圣贤通达事实之后的表述。
这些表述有些是描述事实规律,
有些是描述事实状态,
有些是描述通达事实的能力。
但是,没有一个是通达事实的能力修炼方法。
通达事实的能力就是学习力,
透过语言文字通达事实的能力叫知识力。
过去一直搞不清楚这个能力是什么,
习惯上把这种能力描述为悟性,
因为一直没有悟性这种能力的训练方式,
我们就习惯贴个“天分”或“天赋”的标签,
并为这个概念一个天生而不能改变的定义,
而放弃对这个领域的研究,
从古至今,国内国外无不如此。
其实,
凡是知道做不到都是因为:
1、知道的和事实不一致(理)。
2、没有能力做出来(力)。
例如:
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一个事实规律,
这个规律的理是:
所以成功都是经由失败而成,
这是绝对逻辑,
也就是说,
天下没有一个成功不是失败所生。
失败是因为做错,
成功是因为做对。
由此可知
所有做对都是因为之前做错过才最终做对。
要想快点做对,
就必须快点做错。
要想快点做错,
就应该少想快做。
以上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理。
凡是理背后都必然含藏一个“力”
这句话背后含藏的了一个能力,
这个能力是什么呢?
这个能力就是:不怕错,不怕失败。
由此可见,
绝大部分的人对失败是成功之母之句话的理不明白,
几乎都是害怕做错害怕失败的人,
也就是说没有按照这个规律去做的能力。
自然就不可能做到“知行合一”。
总结
1、不要把知识的理解当做终极目标。
2、先修炼学习力再去学习,
3、明白了知识层面的道理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4、只有具有通达事实的能力才能真正明白知识所代表的事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