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和莱奥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素不相识。一封发错的邮件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两人对这样的交流方式情有独钟,你来我往,传书数年,奥地利作家丹尼尔·格拉陶尔的小说《我们不见面,好吗?》、《第七次约会》就由这一封封电子邮件连缀而成,读者仿佛成了潜入两人邮箱的黑客,偷偷浏览了他们的整段经历,看着他们纠结是否要见面,纠结要怎样处理自己在现实中的婚恋关系,纠结该不该相爱。
如果换一种写法,这个故事或许会显得颇为庸俗,不值一哂。两人刚开始通信时,似乎都有点消遣的意思,或者说是为了排解自己生活中的憋闷:那时艾米身处围城之内,她的婚姻生活在外人眼中是完美典范,可她自己知道并非如此;而莱奥则还对前女友恋恋不忘,无法释怀。等到字里行间的爱意已经无法掩饰的时候,两人又都不够勇敢果决,艾米既不愿舍弃家庭,又无法和莱奥一刀两断,莱奥更甚,他竟然还开始了一段新恋情,一面和女友谈婚论嫁,一面仍对艾米情根深种。
一方是“婚后遇到真爱怎么办”,一方是“我到底爱谁”,要是他们打电话去深夜情感节目求助,恐怕都逃不脱一通臭骂,可一封封邮件看下来,见证了那些纠结、等待、失落、快乐,我这个偷窥者难免偏心,希望那两个轻盈美好的灵魂能最终相伴。
这种阅读体验有点像看一镜到底的电影,镜头外的世界不知不觉被隔绝在外,未经斧凿的流畅感让人身心愉悦,情不自禁就和主人公同气连枝起来。而且在通讯科技发达的信息社会,用邮件谈情说爱本身也典雅得让人心颤。他们的爱意有时澄明如月有时泥沙俱下,却都因为经过了文字的投映滤筛,变得格外细腻,格外清澈。
说到底,他们的爱情,是最最古典的样子啊,没有刻意伪装,没有欲拒还迎,没有所谓门当户对,更没有比对着择偶条件打钩画叉——有的只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滚滚红尘中的平凡男女,素昧平生,只因通过几封书简,就将彼此引作了知己。如艾米所写的那样:我本是性情中人,见了你,才又做回自己,就这么快快乐乐地写信,感觉真好。
要是故事只有第一部,这份爱或许会显得更加隽永。
在第一部的结尾,两人终于决定见面,可就在临出门前,因为丈夫叫了一声自己的名字,艾米就怎么也迈不出那一步了。
艾米和莱奥的爱情仿佛一只极易碎的薄胎碗,走到哪里都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好不容易准备放下,却忽然撞上了那声呼唤,“哗啦”一下就成了碎片。那碎裂声令人心痛又心安:终于无需战战兢兢,终于不必牵肠挂肚,不如,就这样吧。
然而作者大概舍不得让笔下的两个主人公从此各自飘零。于是有了第二部。两人一次又一次约会。最终,爱情战胜了一切。
最末几封邮件里,莱奥的激动简直能让纸页发光:“我能把你看作一个只为我存在的人,一个为我而生的人。仿佛意大利餐厅仅仅是为了我们才开放,仿佛那餐桌是为我们的双腿相触而设,仿佛我家大门前那株黄色的金雀花树是为我们而栽,二十年前它被种下时便聪明地预见到,我们二十年后在此亲吻缠绵,它要花满枝头,为我们绽放。”
这样的团圆结局,实在是过于梦幻了一点。毕竟,在网络世界中阴差阳错偶然结识的两个人,见面后不仅没有“见光死”,反而还爱得益发热烈,深觉彼此契合得无以复加,怎么看都只能是都市童话。
不过,谁能说这样的爱情不美丽呢。
要是还能相信,爱情值得相信,那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