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1)
读一本实用的书,最好的一种读书方法是带着问题读书。
带着问题读书,读书的过程中就是解惑的过程;解惑的过程,就是应用的过程。学以致用,在多数文化下都是公认的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
当着手读一本书时,快速的浏览这本书的前言、序、目录等内容,初步了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方向,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的话,需要去构建),提出自己想要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接下来读书的指路明灯。
我们期望,通过阅读一本书,能够解答我们事先所提出来的问题。如果一本书,连我们预期的问题都不能解答,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本烂书,至少对自己而言是一本不那么好的书;而一本书着实能解答我们开始阅读前提出的问题,那这本书还算不错;如果这本书不仅解答了我们的问题,还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方法、视角,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
但是,如果你事先都没有什么问题,对于阅读一本书也没有什么预期的话,阅读一本书对你而言,是不会有太大收获的。而且,你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好是坏,尤其是对你来说的好坏。这么读书,纯粹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不读。
在拿到这本《直觉——我们为什么无从推理,却能决策》时,我马上就有了一个疑问,随之而来又有另外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就是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全书。
<br />
(2)
在几个月之前,我花了很多的时间研究、思考「深度思考」相关的知识、技能,对于直觉也有所涉猎,并形成了一定自己的看法。
我推崇深度思考,但并不排斥直觉思维,因为我们多数人主要思维模式就是直觉思维为主、逻辑思考为辅的模式。我们在思考时,往往都是先通过直觉思维,快速的形成一个答案,而后再开启罗辑思维进行「深度思考」,寻找佐证这个答案的证据。
关于直觉思维,之前看到过一个研究,其结论是:在我们有经验的领域内,我们通过直觉判断,其正确率会更高一些;而在那些我们没有经验的领域,直觉判断往往错误率很高。
而《直觉》这本书却提到:我们有超过90%的选择是靠直觉做出的。如果这个数字是正确的话,那么足以说明直觉思维的靠谱性。也就是说,直到当下这种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直觉思维依然是我们主要的、靠谱的思维模式。
疑问就来了,这两个结论有一定的矛盾存在,究竟谁对谁错呢?接着就有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相信不管哪种思维肯定有利弊,不可能放诸四海皆准,那么对于直觉思维而言,在什么情境下靠谱、什么情境下不靠谱呢?
我努力的在《直觉》这本书中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br />
(3)
《直觉》这本书中,分享了很多的研究结果,也有大量作者的分析案例。阅读下来,从知识层面而言,会有挺多收获。
跟其他实用性的书籍类似,这本书也在一开始就给出了「直觉」的定义,是从三个方面的特征来判断:
迅速出现在直觉中的。(这个描述,用直觉论证直觉,有点懵圈)
我们意识不到它的深层运行机制。
强烈实现动机。
大体而言,作者认为某种思考行为,满足上面的特征,就属于「直觉」行为。
给出了直觉的定义之后,紧接着就是要重点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否应该相信直觉?
再深入一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应该相信直觉,而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相信直觉。也就是说,直觉在什么情况下靠谱,在什么情况下不靠谱,靠谱的我们自然会相信。
而这个问题,是我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浮现的疑问之一,好在也正是这本书要重点解答的问题。
书中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直觉是我们所经历和体验到的东西;
经验法则产生直觉;
进化后的能力是经验法则的构成材料;
背景构成是经验法则运行好坏的关键;
这里提到了经验法则,是作者通俗化的表达,科学的描述称之为“启发法”,例如认知启发法(用于认知判断)、注视启发法(用于跟踪物体)、思维解读启发法(用于猜测别人意愿)等。
其中认知启发法是这本书重点讨论的一个经验法则,它是我们认知直觉来源。
什么是认知启发法呢?举一个例子:底特律和密尔沃基,哪一个城市人口多呢?我们的美国城市不那么了解,人口分布更加不知道,面对这么一个问题,我们会给出什么答案呢?我头脑中会直觉反应出:底特律。为啥呢?因为我听过底特律,没有听过密尔沃基,所以我会觉得我听过的城市应该可能性更大一些。这就是认知启发法带来的认知直觉。
所谓认知启发法则,就是我们在做决策时,所知信息有限,我们只知道一部分事物,而不知道另外一部分事物,那么我们会直觉的选择已知这部分信息导向的结果。作者的研究结果证明,我们在一定的「背景构成」下,认知启发法的正确率很高。
这里提到的「背景构成」,其实就相当于运用直觉的条件。同样以上面为例,如果我们同时知道这两个城市,或者都没有听过,那么我们运用认知启发法的正确率就会很低,基本上就相当于瞎猜!最好的情境是,我们听说过其中一半的选项,没有听说过另一半选项。
把这种示例的「背景构成」推导开来,实际上运用直觉的最好的情境是:存在一定不确定的环境,就是我们掌握一部分信息,另外一部分信息不确定。而在那些信息比较确定,或者完全没有信息的情境下,不适合使用直觉。
也就是说,我们在我们有一定经验的情境下,直觉思维会更加可靠。我们如果经验越丰富,我们越应该依赖直觉。比如对于我们特别擅长的事情,比如写字之类,我们往往无法去理性思考,只要一思考,我们就不会写字了;相反的,我们完全凭感觉的话,写字就一会而就。
跟前面提到的那个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在我们有经验的领域内,我们的直觉判断更加靠谱。
<br />
(4)
那么,还遗留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现在社会变化如此快速,我们每天面对的很多新事物,我们往往都没有什么经验,为何还是有90%的选择都是通过直觉来做出的呢?
直觉确实更加适用于有经验的领域内,对于变革快速、完全没有经验的陌生领域,直觉判断的准确率很低。只是,我们多数做选择和判断的情景,都是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的情景。而这些情景,也多数是与我们个人生理、心理相关,与我们的人性相关。
虽然从科学技术上、社会组织上,我们人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我们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人性方面,我们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没有走多远。
因此,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大多数(高达90%)的情境中,我们的直觉仍然靠谱,仍然简单有效的让我们做出抉择,并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
不过,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组织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对人心理、人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改变,那么我们的理性思维、深度思考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r />
(END)
本文属原创,若让您有所收获,请随手点赞、转发、评论,欢迎关注、打赏。
让我们一起创造价值、分享价值、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