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某网站上看到一个问题说: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了。突然间觉得很有意思,引发了我的思考。
说道我们发朋友圈的工具微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线下交流工具。
朋友之间的交流;恋人之间的视频;家人,同事,需要在微信群中发一些重要的通知。微信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而朋友圈则是生活中的一味必不可少的调味剂。
跟往常一样逛了常去的几位友人的朋友圈,却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
打开显示,主人设置仅显示近三天 朋友圈。空空如也,看到一个背影和一条白线。
于是乎,赶紧私信几位好友。问道,以前你们可是经常发朋友圈的啊,现在怎么三天也不发一条了。
一位朋友分享起他的故事来。原来那天去健身,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健身的动态。接下来自己反而无心健身了,心思全被朋友圈吸引了。每当做完10个动作,就需要去看看手机,看看谁给自己点了赞,谁又给自己评论了。健身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跑完2公里,外加50个仰卧。因为这条朋友圈,自己的目标没有完成,大大影响了健身的质量。
这还没有完,健身回到家。老妈已经坐在沙发上等待自己了,朋友心想不对劲。一般健身回来,老妈还应该在外散步,怎么这次回来的这么早啊。没曾想,他的母亲开口说道:"你张阿姨给我看了手机,我一看那不正是你在健身的动态嘛,没心思散步了,你说说你臭显摆什么呢?张阿姨儿子在美国留学,也没见人家发几条动态。”
朋友听了后,满是委屈。没想到发朋友圈,隔壁张阿姨还会与母亲分享。最主要母亲竟然是对自己这样的态度。想了一想还是把健身的这条朋友圈给删了。
他说,微信上的人大多是父母、同学、上司、同事、陌生人,那件事情之后发朋友圈还要顾及母亲的感受,没有那么随心所欲了,干脆不发。偶尔矫情一下,发一条也是仅自己可见。
朋友的说法,听了之后表示很赞同。浏览朋友圈,除了微商代购,真正原创的内容少之又少。
要么是谁谁出国旅游,谁谁吃了某家高级餐厅的大餐。看到朋友圈里尽是生活惬意,人人向往的生活,与自己现实的生活格格不入。还不如保持独立、清醒,在现实生活中快乐的做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秩序井然的过好每一分每一秒来的实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以前爱发朋友圈的人,他可能会觉得如果我发了朋友圈,就能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别人会因为这些对我刮目相看,殊不知人心隔肚皮。别人对你的看法也许和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会千差万别。
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们会吾日三省吾身,过着自律低调的生活。那些每天坚持跑步的人,依旧每天和太阳一样照常升起。他们不会发朋友圈去博得关注,每天跑步在他们看来就像每天吃饭一样。
你还在经常发朋友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