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 “机会成本”,是指:
决策过程中面临多项选择时,当中被放弃的选项的最高价值。
比如,面临 A 与 B 的选择,你选择了 A,放弃了 B;最终,B 的最高价值是 100,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 100;而与此同时,A 的最高价值是 20,那么考虑到机会成本,最终你的收益是 20 - 100 = -80;虽然表面上来看,你的收益是 20,但实际上你的收益是负数。
在选择之前,我们面临的难题是: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可完全预测的世界。
于是,最终 A 与 B 的收益如何,我们在选择之前只能靠自我判断 —— 当然,这些判断常常最终被证明为不那么正确,又当然,也有非常正确的时候。于是,赢的时候,我们要继续前行;输的时候,要 “认赌服输”。
可真正可怕的事情并非仅此而已。
我们时时刻刻所面临的选择,并不仅仅是那一瞬间我们能看到的 A 和 B;更多的情况下,在那一时刻,可能还有 C - Z 等等很多种选项。
于是,我们时时刻刻要缴纳 “无知税”。
机会成本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时间的属性。它是一种稀缺有限、不可回溯、不可再生产、不可替代、不断消耗且独占的资源。于是,资本虽然宝贵,但还有机会 “千金散去还复来”,时间却完全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宝贵。
策略一:
要学会提前做功课。
不要到了必须选择的那一刻才开始思前顾后。一定要拼命思考未来,就是这个原因。在必须选择的那一刻已经有很多的储备,很多的预筛选,那么,总比临时急智高明许多。
策略二:
选择过后不再计较。
选择完成那一刻,机会成本已经确定下来了,不再有可能更改。剩下的只能是如何挖掘当前选择的最大价值,让它远超那些可能的机会成本。因为道理上来看:“机会成本影响选择”,但反过来,“选择并不影响机会成本”。经济学家们的说法是:“旁置成本不再相关”,即,选择的后果不可能影响已有的选择自身。
策略三:
养成决策方法论。
我常常跟朋友说,那些有 “有效方法论” 的人,就好像是打游戏开了外挂一样,大家明明玩一样的游戏,他们的战绩却必然卓尔不群。方法论是很重要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肯定是不断演进、不断试错、不断总结提炼的一个体系。它必须是个 “自学习” 系统。比如,清楚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之前与之后,就必然会导致一个人的方法论发生演化。
策略四:
感知那些看不见的对手。
足球场上,两队之间,相互都是看得见的对手。你跑得比我快,那只要你临近我我就传球;我射门比较准,那对方肯定有机会就铲掉我…… 可生活中、工作上、创业途中,最常见的情况并非如此。就好像一个球场上竟然有许多个球队,并且都是相互之间看不到的隐形人……
于是,要有一套方法论去感知对手的存在。听起来很玄,好像没有办法,解决方案却非常简单直观:有效社交。与那些关键节点建立关联,在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线索 —— 为了平等交换,你也要想办法尽量为他们创造价值……
策略五:
积累。
尽量提高自己每次选择的质量,让它带来最高价值的结果。日积月累,你的价值就会提高,甚至乃至于最终看起来 “怎么好事儿总是发生在你身上?” 如果真的做到这点,你自己就会成为有效社交里的关键节点。
如此看来,好运不是自然发生的,其实是可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