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官窑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足是其特色。官瓷代表着中国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
北宋官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乃宋徽宗因不满于当时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引入汝瓷制作精华,在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唯一一个将窑址建在宫廷烧制的瓷器,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加其出身皇室,只供朝廷专用,于一般 百姓来说,实乃不敢想象的难求之物,故北宋官瓷向有“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说,足见北宋官瓷之稀有罕见。加之徽宗帝在金兵破城之际,为不使自己的艺术心血和创作成果落入金人的强盗之手,以自己帝王的命运和生命为代价,亲自留下来捣毁窑炉,毁坏神器,颇具玉石俱焚的气魄,若非心爱之极,何以会有如此作为?经此浩劫,能传之后世的北宋官瓷作品可以说几乎屈指可数,也基本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也只有几片残片。海外虽有几家著名的博物馆零星收藏几件,也尽是八国联军的强盗行为所致。
北宋官窑窑址到今没有发现,一共只烧二十几年。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北宋官瓷的“粉青”釉色,素用“晨露未干时,隔纱望晴空”来形容,比之汝瓷的“雨过天青云破处”更含蓄、内敛,更接近审美的最高境界。
北宋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官窑造型多为祭祀、文房类:炉、瓶、尊、洗、盆、觚等,尊、觚系仿商、周青铜器造型。
南宋官窑是宋朝迁都临安后,邵成章提举在殿中省修内司按北宋旧制度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称为内窑;后来又在郊坛建立新官窑。南宋官窑瓷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瓷、河南汝官窑瓷等北方名窑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精巧之精华。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修内司郊坛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黄三色,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南宋官窑青釉瓷以黑胎青釉而著称。其的确如古籍所说,有三大特征,即紫口铁足,黑,灰色胎;有纹片,金丝铁线;厚釉胎薄,釉呈乳浊,青玉色。
南宋覆灭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现传世珍品不足百件。在1989年苏富比香港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直径为11厘米的南宋官窑葵瓣洗以2500万元港币成交,创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之最。而这次展出的三足洗,直径为16厘米,而且底部有铭文,价值还要更高。据专家估计,其价值可达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