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的孩子,高一,平时成绩不错。一节课上,他肚子有点不舒服。看看快下课了,就想忍一下。可还是没忍住,大便有一点裂出来。因这事他被全班同学嘲笑,成为同学的笑料。事情对孩子打击很大,他从此不愿再去上课,哪里也不想去,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内。
有人会说:“这也是欺凌?” 是的,我理解,这也是欺凌。欺凌不仅仅指针对身体的暴力;嘲笑、讥讽他人的不足、缺点,打击谩骂他人等言语暴力都是“欺凌”。言语“欺凌”的可怕和可悲之处就在于,被欺凌者和欺凌者都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不知道这就是欺凌——于是“欺凌”得以更广泛地进行和蔓延,直到有一天他以更狠更残酷的面貌和手段来撕痛人们的神经,灼伤人们的眼球和心灵。
故事中的高一孩子,他知道自己没有忍住,有一点点漏出来,他已经非常紧张和难堪了。身边的同学,如果能理解他,同情他,有一些“共情”心理,帮他打掩护,帮他缓解难堪的场面,不嘲笑,不是把这当笑话在班级里、级段里传播,对孩子的伤害是不是会小点?
可是,我们的学生,缺少这样的“共情”心理。我们的教育,缺少“爱、温暖、同情、怜悯”等心灵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校园,日益功利和势利的教育,孩子们的心灵也日益冷漠和麻木,学会了以强凌弱,把嘲笑他人欺侮弱者当做一件正常甚至快乐的事。却不知自己的言行给他人带来多少身心的伤害,造成了多少难以言说的痛苦!
由这件事,想到校园里类似的事。叫同学绰号;一而再、再而三地取笑别人的缺点,不足;嘲笑、谩骂等。这在大人或老师眼里很容易看做学生间的“调皮”“嬉戏”之类,但“调皮”“嬉戏”的背后是什么呢?认同和接纳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心里有委屈,有的及时化解了,疏通了;有的没有得到化解,日积月累,越压越重,甚至导致性格的自卑、自闭;还有的积压到一定程度却集中在某一瞬间爆发了。
身体暴力也许躲藏在校园内外一些隐秘阴暗的角落,他的伤害人所共知。但讥笑、谩骂等“言语欺凌”现象却可以说更公开普通,它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同样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让我们的孩子知道尊重,同情,学会关心、爱,体贴,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任重道远。
今晨看到一篇文章《国家是否发达不看强者的高度,而要看弱者的地位》;同样,根据这个标题,仿写一句:学校是否优质,不看优秀学生的高度,而要看弱势学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