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结婚生子成为了一道跟年龄相关的必选题。
凡是到了适婚年龄,家人显然比我们本人更着急,逮到机会就会安排相亲。
越是这样,也让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选择用自己的方式逃离“催婚”。
亲身经历告诉我,传统的思维观念不是我们多说几句话就能够轻易改变的。
传统婚恋离不开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当我们追求幸福的时候就会面临来自于父母的阻碍。面对父母的催婚,有人选择了“妥协”,有人还在“抗争”。但不管结不结婚,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选择,而不是对父母的顺从。
女孩子必须要选择独立,首先是经济独立,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人格独立,要分得清楚那些事父母的事情,那些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很庆幸当初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没有读技校,而选择了继续读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去北京独立打拼两年时间,其实两年时间总结之后有两个关键词:成长和突破。可以见识到原来外面的视野是多么广阔,“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确确实实是真的。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976年的中学生们(也就是60后父母那一代)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拥有美好的婚姻和家庭”,然而到了95后,婚姻与家庭只能排到第四位。前三名分别是:找到稳定的工作,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为下一代提供比自己好的成长环境。
我们都没有错,只是时代真的变了,父母还活在过去的那个年代中,我能理解父母,父母怎么就不理解我呢?这几年钱都没有那么好赚,还继续对比人家为什么能赚钱,你工作都不稳定,整天抱着手机玩?疫情让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并不乐观,因为现在太不稳定了。
“我才24岁,感觉还小呢。”
“你都25岁了”(虚岁),在父母眼里我都算得上是大龄了,多么可怕的年龄。
我只想说我的年龄并不大,我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想后半生被人所支配,然后不开心的过完这一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非整合”,它的意思是“维持着的不一致”。具备这种能力的人能接受多种认知,价值观、情感同时存在,也就是允许不一致的存在,注重各自的差异。
感情是需要磨合和经营的,没有长久的婚姻,只有不断进步的两个人。缘分来了肯定是挡不住的,缘分没到也强求不来。
昨天有一条视频冲上了热搜:“男生和女生初四相亲初八直接订婚”。这意味着从相亲见面认识,再到两个人订婚,只用了短短5天时间。就算是正常社交跟一个人成为朋友,连续5天交流,也不可能完全了解这个人吧。
据当事人说两个人年龄也都不小了,双方见了之后觉得“一见钟情”就订下来了,很多网友还说一点都不耽误年后上班。
其实我真的不能理解,难道就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吗?
过年我也没有逃过相亲,几乎是隔几天就会见一个,更多的是直接进入正题,和对方简单聊两句,加微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对方的口中我才了解到,原来我们只知道年龄,身高,工作,甚至工作都不清楚,直接就安排见面了。
看看周边,和我同龄的人,多数已经结婚生子。看到他们,我经常反问,难道我真的要和他们走一样的路吗?当然不想!这是我内心的答案,一时间我真的很想要逃避。
催婚这个问题很显然在农村是没有办法逃过的,如果我们能靠自己买车、买房、有自己的事业,哪怕是晚几年想比也没有关系吧。
钱钟书说:婚姻是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这多少能概括很多中国人对于婚姻的态度吧。看似我们的选择更多了,实则我们没有多少选择,一边期望,一边又失望,变得越来越矛盾,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人说催婚的父母,智商不靠谱;说催婚的亲戚,全都是垃圾。这句话听着极刺耳,可这很有可能,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大实话。
不管你选择如何,都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结婚,父母催婚,归根结底是想让孩子过的幸福,但往往因为双方沟通不畅,造成冲突矛盾。
与父母和解,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去适应和接受,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难免会觉得烦躁和不满。归根到底,我们都需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耐心和力气去理解别人,从而解决问题。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过一句话:"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你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
所以,女孩子一定要明白,嫁人是自己的事,是一辈子的事,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如果父母的话,只是为自己谋福利,那么,千万不要顺了他们的意,否则只会害自己半生。
作者:靓景,95后自由撰稿人,分享生活和细腻的情感,期望和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