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中有几个名将后代,如大刀关胜,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青面兽杨志是宋朝开国功臣杨家将的后代,双鞭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后代。他们在梁山上都排天罡之列,排位都较高。所以,“英雄不问出身”这句话,在梁山上是不适用的,那些屠夫贩卒、窃儿闲汉都被排到很后面去了。
呼延灼原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伐骁勇。当时梁山军队攻陷了高唐州,令朝中震惊,太尉高俅向宋徽宗推荐呼延灼为征寇大将,于是宋徽宗宣召呼延灼上殿面君。宋徽宗见呼延灼相貌堂堂,一表非凡,不觉龙颜大喜,当即御赐了一匹乌骓马给呼延灼当坐骑。
从这气场以及皇帝、太尉的重视程度来看,呼延灼在朝中的影响很大,甚至不比林冲小。呼延灼与梁山军队接战后,先后与林冲、扈三娘及孙立交锋,均不分胜负。可见,他的实力并不在林冲之下。同时也说明扈三娘和孙立也是有实力的,不知道他们两人的排位为什么这么低。孙立只排在第三十九位,而且在水浒里着墨也不多。扈三娘的排位更低。
呼延灼见梁山上有这么多能战平自己的高手,要靠实力攻下梁山的可能性很小,便运用连环马战术。所谓连环马,就是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铠,只露着一对眼睛。驱杀过来,梁山兵马抵挡不住,人马折损大半,好在上座次的好汉一个没少,但也让宋江吃惊不小。后来高俅率十三万大军、战将近二十员攻打梁山,也没有呼延灼的这般气势。
后来,与呼延灼一起攻打梁山的轰天雷凌振调转炮口来对付他,梁山来又赚来金枪手徐宁,教授梁山军队使用钩镰枪,遂大破“连环马”,官军败阵。呼延灼落荒逃到青州,投靠慕容知府。
水浒写呼延灼,也是有些前后矛盾的,说他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梁山能挡他之“夫”其实不少。投靠青州前,呼延灼是智勇双全,此后简直是其笨无比。三山聚义包围青州后,呼延灼听探马来报,说宋江、吴用等在山坡上窥测城内,便单枪匹马出城来捉宋江,不料踏着陷坑,人马都跌将下坑去了,反而做了梁山俘虏,实在是笨到家了。
呼延灼被俘后,“叹了一口气,跪下在地道: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国,实感兄长义气过人,不容呼延灼不依!愿随鞭镫,决无还理。”投降就投降吧,呼延灼唯恐自己没有功劳,当即献计献策,愿去赚开青州城门,活捉慕容知府。先人呼延赞要是知道他的后人是这个人品,还不用双鞭砸碎这个呼延灼的脑袋?
呼延灼成为梁山重将,坐上第八把交椅。平方腊班师回朝后,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后来率领大军,打败了金兀术四太子,大军一直杀至淮西,呼延灼阵亡,马革裹尸。
关胜、杨志、呼延灼的先人忠心报国,后人却背叛朝廷。这也不去说了,此一时彼一时罢了。只说施耐庵写的呼延灼的“连环马”,实在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呼延灼攻打梁山时,是寒冬腊月,高俅之所以选在这个季节,是认为梁山的水泊结冰,梁山水军派不上用场。呼延灼用连环马,真是自作聪明。不过,说到底是施耐庵自作聪明。
这个连环马其实只适合平原作战,排山倒海地过去,势如破竹,用在攻打梁山就是无稽之谈了。梁山水泊四面是水,这个冬天竟然也不结冰,连环马难道是连环船?连环马入水,只能是集体自杀。退一步说,即使结冰了,马蹄也是不能在冰面上行走的,一奔跑就会滑倒。再退一步说,连环马即使过了冰面,它还能上山吗?难道得临阵卸甲,等待挨打?
连环马不适用于攻打梁山,是很浅显的道理。梁山破连环马的钩镰枪,更是离奇得出格,纯属纸上谈兵。“呼延灼大驱连环马,卷地而来。” “梁山的十队步军,东赶东走,西赶西走。”这些步兵迎面去勾,竟然跑得比马还快?后来,“(呼延灼的)甲马一齐跑发,收勒不住,尽望败苇折芦之中枯草荒林之内跑了去。”这还用钩镰枪吗?连环马自己投河了。
据传,元末,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施耐庵虽然有行伍的经历,但实际上没有打仗的经验,他编的战斗故事,战争场面,不少地方都不太合情合理。
其实,历史上也没有连环马的记载,倒有三国赤壁之战中连环船的故事,是庞统向曹操献的计,也是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之一。《宋史·岳飞传》中记载:“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据说,这连环马可能就是“拐子马”,是金兀术发明的。可他一上战场就败,说明连环马是根本不可能用来打仗的,射倒了其中一匹,活马就得拖着死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