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来,公婆留在了广州散心。先生和女儿被能干的婆婆养成了爱吃包子饺子的习惯,连张小生的包子都觉得难吃,因为爱,想尝试着独自完成一锅包子。
算是很成功的一次尝试,馅儿的味道不咸不淡,面的醒发也很好,集体吃撑。连挑剔的先生也连连点赞,他笑咪咪道:村里人都说,能把面和馅的比例做到刚刚好的人,都是当家的料儿,你第一次做,就可以,看来可以当家啦。哈哈。我也笑了,当什么家呀,咱们家一直是你说了算,是咱家的大王。孩子们也跟着乐了,就是就是,妈妈一直都把老爸你当王呢。
活了38年,第一次蒸包子,看着包子在蒸锅里在跳动的火炉上慢慢变成白白胖胖的过程,蹦着跳着唱了好久的儿歌:如果我有机器猫,我要叫他小叮当~啦啦啦,小叮当,帮我实现所有的愿望!
小时候最爱的动画片,那时常幻想着可以拥有机器猫的口袋。成熟以后发现,其实拥有那个神奇口袋的人正是自己,一切好运和惊喜,都源自累积的人品和持续努力。女儿说:妈妈你运气真好,第一次耶。其实,并非运气,亲爱滴孩子。
这个是妈妈刚刚开始做的几个,很拙劣,连口都合不拢,馅料也放不多。后来出品得却很不错。妈妈总是跟你说,如果要学习,生活中处处可学习。妈妈就把首次蒸包子的感受做个小总结供你和弟弟学习吧。
1.热爱和信心
对于我们必须要做的事儿必须深深热爱!如果没有这样的热忱,是会很快嫌烦的,是很不快乐的。
蒸包子的过程要和面,醒面,揉面,下剂,擀皮,要购买,择菜,洗菜,切菜,要切肉,喂馅,调馅,要包好,装锅,蒸熟。绝对是个麻烦活儿,如果没有热爱,怎会愿意去做呢?
其次,是信心。
对于没有做过的事儿,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信心会成为推动自己向前的力量,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坚持不放弃。那些没有封好口的包子丑到当时就想丢掉,可当你能够做好,它们就成了成长路上最好的展品和纪念。
2.积累
在第一次蒸包子之前妈妈已经做过很多次花样馒头,对和面时水,面,酵母的比例已是可以熟练掌握,对面粉的延展性也有切实的了解。馅料的调口是包子好吃的关键,妈妈曾经调制过味道鲜美的饺子馅儿,过去的经验为今天的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由此,凡事儿要多实践多行动,看一百次不如行动一次!
3.思考和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再试一试。如果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就再重复上面的步骤。要知道每一个问题都有不止一个解决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会事半功倍。
爸爸总说,奶奶做得包子虽然好吃,美中不足的就是,包子底太薄,馅不够多,最重要的是包子褶处总会悬着一个大大的面疙瘩,口感就打了折扣。
妈妈如此爱爸爸,自然是将这个最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嘿嘿。妈妈不太会用擀面杖,一个手擀皮儿更是笨拙,这仿佛是难以跨越的鸿沟。遵循上面的步骤,先爱上困难(告诉自己,困难会让自己成长,克服困难会有成就感),再给自己信心(自我激励,告诉自己连碧玉饺子都会包了,包子肯定不在话下),然后停下来,想一想,怎样才能达成目标。
妈妈的方法是把面剂做成草帽形,帽檐儿部分压的很薄,帽顶部分最后均匀压平,这样的包子皮就跟普通的包子皮不同了呢。反复褶皱堆在一起不会太厚,包子底也不会因为太薄洒汤沏底。
还有一个最大困难就是:包。双手要如何配合才能得到一个皮薄馅大的包子。试包一个,感受过,再想想看,妈妈做了以下几个改变:
首先,面皮大小。
根据自己手的大小做了改变,方便拿捏。
其次,放馅的位置和多少
居中摆放,堆高而不是平铺。边缘留一厘米左右即可,这样容易捏合而且放馅料较多。
最后,手指的功能与配合
左手拇指要按压馅料,防止过于蓬松,食指可以在背面配合右手拇指起到推折的运用,其他手指保证包子于掌心内转动。
右手拇指提,拉,食指捏,拽。尽量使褶皱大小间隙均匀。
这些必须亲自体验过,认真想过,才会得到秘诀和要领。
其实,世间事原本简单,无非是一理通百里通,以后你们学了哲学会更明白。目前只要能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就好了。
第一锅包子几乎一顿全部吃光,又蒸了一锅,给大姑姐送去。情义无价,从前是婆婆每周包了饺子包子给我们吃,现在婆婆在广州散心,自然是由我来做。老实说,这次感觉卖相更好了些。
最想这下的,是自己快乐的笑。
人到中年,负重前行,依然能够在生活繁杂的一地鸡毛里,清简纯净自己,让笑容如同孩子般绚烂,这就是我以为的感动和成长,也是我所认为的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