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不是一种美德?]
这个辩题看似在讨论[美德的范畴],但其实是让大家思考[人与人关系的边界]。
蔡康永说,“我对麻烦的界定很简单,就是我要拿捏我跟那个人的关系,超越关系的请求就是麻烦。如果有一个熟人,告诉我他得胃癌了,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我没办法对着他冷冰冰地说‘保重’,但我们之间又似乎没熟到我需要为他做些什么的关系,这让我为难,这就叫,他给我添了麻烦。”
但如果那个人认为他跟蔡康永有熟到那个程度呢?他认为以他们俩的交情,他是应该得到慰问、探望,甚至是物质帮助的呢?
两个人对彼此关系的理解,常常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快毕业的时候,我在一家实习公司,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我认为,关系不错。我们可以没底线地调侃对方,也可以旁若无人地一起疯癫。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得知,在她眼里其实我们根本没什么交情,甚至很多时候她在我面前只是假high。作为一个把感情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我当时崩溃了很久,不过也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两个人对彼此关系的理解可以是那么不一样。
这样看来,[关系]好像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我跟他关系好,是我主观认为的,他跟她关系好,也是我主观认为的。但事实上呢?他可能不这么认为,他和她也可能不这么认为。奇怪的世界,你分明看清了那个人的瞳孔在笑,但永远不知道他的脑袋此刻到底在想些什么。
如果关系真的只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那要如何界定呢?我的经验是,[取最低值]。如果我认为我们是朋友关系,而对方认为只是熟人关系,那么我们俩的关系,就可以判定为熟人关系。以此类推,多边关系也是一样。
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人会受伤,也没有人需要假装。
对于高估关系的一方,把主观感受和对对方主观感受的预测,揉在一起考量,从而作出对彼此关系最理智的判断,不过高期待,就不至于在以后摔得太重。对于低估关系的一方,在了解了对方的感受后,有权选择是否要提高关系级别,把熟人关系上升到朋友关系,当然也可以继续保持现有关系,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迁就对方。
那如果在我小心翼翼把关系降级的同时,他鼓起勇气选择了把关系升级呢?
......这个么......
说到底,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做题,如果真能分类讨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