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单位规定每周五都要集体学习,通常是念念报纸,念念杂志,写篇心得体会,这周领导看大家都签到完毕,突然拿出一叠试卷要求考试,同事们都炸了锅,试题均是《公共基础知识》和《申论》的类型,对于已不再参加考试的大家而言,的确有些困难,两个小时答题下来,全部做完的真没几个,大家齐喊领导变态。
在事业单位严重超编的今天,想要通过人脉、金钱谋得一岗位编制,已经很困难了,所有的招聘都需要走考试程序,哪怕说考试也存在着泄题的可能性,但毕竟是少数,而且对比以前要收敛很多,所以考试已是趋势已是常态。在2012年以后,各事业单位都采取了考试的办法,对其中某些没有参加考试的录用人员,也都是一再检查核对及档案,据说后面将统一安排一次大规模考试,将其录用规范化,这无疑在心理上给这批靠关系混进编制队伍的人巨大的压力。
有哲人讲“体制内的最好的状态是:永远保持随时可以离开而且离开之后能比现在过得更好的能力。”编制内的人其实心中也很苦闷,工作内容单一,同事间的勾心斗角,领导的欺软怕硬。罗辑思维的罗胖曾说“体制内的人命运其实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你再努力,还得遇到个看你顺眼的领导。遇到一个好的领导,你一顺百顺,遇到一个跟你不对付的领导,就算你有逆天的本事,你也得低眉顺眼的夹着尾巴做孙子。”能遇到好领导只能说是一种福气了,而这种事情也不经常发生,如果一旦出事,你的命运就只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了。
但为什么体制内的同志们依然要选择这种生活呢?答案无非是在这里呆的太久了,已经有惰性了,已经没有出去拼杀的能力,吐槽归吐槽,但大家都更适应旱涝保收的稳定。
有个消息恐怕会让体制内的同志们心生恐惧,编制内也不再是一劳永逸的选择,体制内也要产生优胜劣汰,因为超编严重,体制内也开始鼓励人才去创业,也开始签订《三年聘任合同》,或许有人说这只是走形式,铁饭碗保住没问题,但对于养老问题的走势值得借鉴:“198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199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变化是逐步发生的。对于削减编制来说这本身就是大趋势,如果真等到这一切都到来的那天你才相信,你还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力吗?
即便是在体制内工作,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但依旧要保持学习的能力,保持每天进步的状态,保持即使离开体制依旧能生活得很好的力量。李尚龙老师说“真正的勇者不是狼狈地逃脱,而是用闲暇时间,磨练自己,虽然人在体制内,但要保持离开体制还能活得很好的能力”。
所以说我们的选择不应只是抱怨、只有不甘、只能吐槽,你要做的是保持考试的能力,保持思考的习惯,保持离开也能过得更好的能力,不要只是想的多而真正去做的少,不然到头来讨厌你自己悔恨过去的人只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