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小女过完年一直休息到昨天才第一次去上学。本以为她会欣欣然去上学,没想到一大早五点多就爬起床,哭闹着不去上学。
我态度强硬,不与她妥协,看我如此态度,她越哭越来劲儿,小小的脑门上都是汗,这汗水打湿了头发和睡衣,她“声泪俱下”,我心底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原则,但也不忍心她一大早哭哑了喉咙,也怕她惊醒四邻。
于是,待她哭一会儿后,“为啥不愿意去上学?潘老师特别希望见到你呢”,我边哄边问。
没想到回应我的还是仰脸大哭……
一分钟过去了,我尝试另一种方法跟她沟通。“这样吧,你想休息,妈妈就让你今天上午在家休息,中午饭后我们去学校,怎么样?”
没想到,这个家伙听到这句话,马上停止了哭声。
我又试着让她听了一个音频,名字叫《我去幼儿园不哭闹》。“宝贝,你看这个小孩在教室一直哭,大家都来跟她玩儿,幼儿园这么多的小朋友,多美……”
接下来,她开始开口了,想听《丹妈讲故事》,想听《贝琳达跳舞》……我耐心念给她听。
见她情绪不错,又问她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才知道,她担心“迟到”。嘟嘟囔囔讲了半天,终于弄明白——可能上周她因为感冒没有去学校,总感觉会迟到,怕老师批评她。
这多像我们小时候,请假时间长了,去学老感觉好像跟别人拉开了好长距离,时间长了,就不想去学校。
好在,小妞在我连哄带吼,边吼边骗的坚持下,最后“顺利”送到学校。
孩子的小小内心世界,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不打开走进去,只是干巴巴的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隔阖就出现了。我们不妨适当顺着她的思路说,当然,顺着孩子的思路,并不是所有她的想法都要大包大揽地接纳,要建立“边界感”,让她知道有些事情用“哭”也解决不了,这便是你的态度。这也可以让她以后得处事中,知道哪些是“正常诉求”,哪些是“无理取闹”,哪些不可碰触。
孩子成长中的价值观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的。而父母在孩子的“价值观”形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刻,小小的人儿还在睡梦中,看着她可爱的小脸,期待她快快长大,也希望她能自信、自立的长大!
“我想再休息两天去学……”
“呃,好吧。那我们上午在家休息,下午去学校,好吗?”
“好”
“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呢?”
“我怕我迟到……”
看吧,这就是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无理取闹的背后是,孩子最担心和焦灼不安的“诉求”。
我们要做的,不是打骂和嫌弃,而是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内心,耐心沟通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