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讲了两天,可是依然觉得没有讲透,总觉得学生离那崇高的境界太过遥远。我尽自己所能想给孩子美好的教育——不完美,但真实的自我。
三对反义词,囊括了巴金的思想内涵,上着这样的课,感觉有点类似政治哲学课,不过在交流中学生还是有收获的。
杰出与普通
那么一位世纪老人,写下无数传世作品,一生未拿国家一分钱工资,还捐献自己的藏书,捐献自己的部分稿费。学生读着作家卡片,读着拓展阅读上的文字,听着我补充的资料,引发深思。
如果这样不算杰出,什么样才是杰出。
如果这样算普通,那么我们所有的同学算什么?
一遍遍朗读,一次次交流,读到是伟人的谦逊。
巴金谈到自己写作不是因为有才华,而是因为有感情,学生写作又是为了什么?问题脱口而出,学生很实在。有的回答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写;有的因为写作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比空想有用的多;有的因为写下自己的故事,可以留着以后慢慢回忆;有的因为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最有趣的是一个小女孩的理由:我喜欢写小说,这样可以让自己在故事里完成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例如帮自己完成公主梦之类……
原来还有这样的功能,那现在这么多的网络小说者是不是就因为这个原因。
办公室老师也引发共同话题,说曾经也有这样的孩子,根据生活写小说,把自己不喜欢的人丑恶化,甚至妖魔化。
失败与成功
“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巴金对成功的定义会是怎样的?你的呢?学生的思维不断更新,补充交流中认识到所谓的成功是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就如我们刚学过的钱学森、詹天佑、霍金……
但是我们都是平凡的人,难道就不能拥有成功吗?学生们往小处想,认真做好一件事也是成功……
奉献与享受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学生很难理解,他们所受的教育大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使学校老师会与他们讲多为班级做贡献,多帮助他人,但依然没有违背他多为自己考虑的原则。在家里,他们从父母那里不断地索取,享受着自己的最高待遇;在社会,他们依然享有很多优待。
《道德经》中这样讲述天之道、人之道。天之道其实就是和谐和奉献;人之道则恰恰相反,是争权夺利和过度索取。老子的思想中主张向天之道学习,就是要让人们学习乐于奉献,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在这里学生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人生在于奉献,举出了很多例子,从家庭生活到社会的工作分类,其实大家都在奉献,只是程度不一;一部分学生认为人生在于享受,也举出很多例子,都是同学们、家长们身上最现实的例子。
我微笑着,看着,其实在我心里看来,这是可以和谐统一的,人生不应该只有奉献而没有享受,也不能只有享受而没有奉献。
希望我的孩子还是能做一个大写的人,甘于奉献,亦能学会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