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撰稿:百奇
不知道往年大家在红红火火准备过年的时候,有没有分出一点点精力关注一下我大A股的走势呢?
在春节前后,A股市场是有相应的春节行情的。春节行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早于春节到来的“红包行情”;另一部分是在农历新年开盘的第一周股市的“开门红行情”。
口说无凭?上数据!
01 历年来主要指数春节前后表现
下表统计了2000年以来几个主要的市场指数从春节前一个月开始至春节后一个月的平均收益:
从数据可以看出,除了上证50以外的所有指数,从节前两周开始至节后两周的时间里,平均实现了超过5%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下表是2000年以来各指数在春节前后不同的时间段内实现正收益的年份占比。
我们可以看到,从春节前两周开始,各个指数的上涨比例也显著提高。如果考察节前一周加上节后一周的收益,则正收益占比更高。
02 历年来行业指数春节前后表现
历年来的行业指数在春节前后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上表是春节前后各个时间段行业指数的平均涨跌幅,在涨跌幅方面,28个行业指数在节前一个月到节后一个月基本都实现了不低的平均正收益,仅仅银行和非因金融两个行业分别在节后两周内和节后一周的平均收益为负。
上表是春节前后各阶段行业指数实现正收益的比例。在上涨比例方面,节前一个月的上涨比例皆超过一半,但是并不十分显著。
从节前两周开始,指数实现正收益的年份比例显著上升,各个行业指数实现正收益的年份比例大多超过了70%;节前一周,实现正收益的比例已经绝大部分都超过了80%。节后一周开始。
各行业指数上涨比例有所下降,但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行业的胜率居高不下。
综合涨跌幅和上涨比例,我们来考察春节行情下,究竟哪些行业的涨幅和上涨的概率更大一些呢?从数据来看,有色金属、汽车、农林牧渔还有电子版块在节前及节后一周的上涨幅度和上涨概率均靠前,银行和非银金融的数据表现并不是很友好。
03 春节效应简析
从资金的角度看,春节前一般来说市场相对不活跃,交投清淡,属于“鸡肋”行情。此阶段主流资金往往无心恋战,大资金已蛰伏过冬。而对于其他投资者而言,节日效应往往意味着资金的抽离:企业需要发放年终奖和过节物资,一般投资者也需回笼资金用于消费。即使存量资金没有“赎回”,增量资金入市也是极为少见的。
综上所述,并没有确切的逻辑支持节前的“红包行情”,但统计事实却是客观存在的。可以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做一些解释。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观点和情绪可以影响市场走向。当统计规律指向节前一周会上涨,同时大部分投资者也形成这种预期时,会有资金进场利用这个现象进行炒作。而投资者乐观预期的形成可能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人们辞旧迎新、与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这段期间,人们通常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气氛中,情绪较为乐观,人们表现出“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投资态度后,会影响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前景的预期。
(2)一般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都在次年四月披露,但是在春节节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资料就已经编制完成,各种业绩、送配信息成为“内幕信息”进入市场。人们容易产生多种“框定偏差”,既寻找内部信息并把自身的投资行动与该信息捆绑在一起。这种“盲目乐观”(因为有些消息并不可信)将导致相关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产生“超额”收益率。
(3)出于“维稳”的考虑,政府节前一般不会出过于重大的利空消息,政策环境总体平稳向好。
所以,年终奖要发了,小伙伴们有没有心动呢?
【薇薇庄主:第一批FOF基金经理,专注基金研究,蚂蚁财富签约作者。毕业于欧洲排名第一的HEC商学院,金融学硕士,政府学院双奖学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基金策略分析、宏观经济研究、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