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言和思维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能在广度和速度上增强思维的能力,由于语言的产生,事实上语言行为和感知-运动行为之间存在着三种差异:(1)语言模式通过叙述和回忆能很迅速地描述一连串动作,而感知-运动模式则必须紧跟事物,不得逾越动作的速度。(2)感知-运动的适应局限于直接的空间和时间,而语言则能超越这范围,使思维扩展到广阔的时间和空间。(3)第三个差异是以上两者所引出的结果。感知-运动智慧是以连续的动作一步一步地进行,而思维特别是通过语言则能同时表达一个有组织的结构的所有因素。
思维优越于感知-运动图式。因为信号性功能在现实中是作为一个整体。信号性功能把思维从动作中分离出来,同时信号性功能又是表象的起源。在这形成过程中,语言显示出特别重要的作用。语言不同于表象和其他信号工具,因为表象和其他信号工具是根据需要产生的。语言则是在社会上经过人们精心制成,并包含一个为思维服务的、标志认知工具的完整体系在内。
三、语言和逻辑
语言有它自己的逻辑,这种语言的逻辑不仅构成学习逻辑的一个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而且事实上也是整个人类所有逻辑的起源。
按照逻辑实证论,逻辑学家的逻辑本身除了概括化的造句和语义学之外,别无其他东西。
两种资料来源可以证明(1)比较正常儿童和聋哑儿童,后者不能发出有音节的语言,但具有完整的感知-运动图式。同时比较正常儿童和盲童,后者情况与前者恰恰相反。
(2)对正常儿童的语言进展状况和智慧运算的发展状况作出系统比较。
研究表明,聋哑儿童中逻辑的发生经常较晚。
四、语言和运算
语言的进展和智慧运算的进展之间的比较,既需要有语言学的才能,又需要有心理学的才能。
研究表明,儿童所用语言和推理方式之间有着显著程度的相关,序列的发展阶段和所用词语的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
怎样理解这种相关?
前运算水平的儿童能理解由比较级的语词所组成的命令或指示,但他不能自发地运用这些语词。另一方面,经过语言训练,儿童的序列却略有改进,这由于此时的语言过程同比较的动作发生联系,因而也同序列这概念的本身有着联系。
语言并非构成逻辑的根源,恰恰相反,语言乃是由逻辑构成。逻辑的根源必须从动作的一般协调中去探求。
首先从动作的感知-运动水平开始,因为感知-运动阶段的图式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此后,这阶段的图式体系随着动作的进展而不断发展,并构成思维甚至言语思维,直至形成思维-数理的运算为止。当这些动作成为内化的并组成统一的结构时,这就表明含有动作协调的逻辑已达到了最高阶段。
五、结论
信号性功能的表现虽有种种不同,但它们具有显著的统一性。无论它是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初期的绘画、心理表象和表象-记忆或语言,这些信号性功能对当前并未知觉到的事物都能唤起表象。信号性功能同感知-运动的动作和知觉大小相同,两种对比:信号性功能使思维成为可能,因为它能给思维提供无限广阔的应用领域;而感知-运动的动作和知觉活动则局限于极狭窄的范围。信号性功能和思维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因为信号性功能又在思维和表象性智慧的指导下发展的。
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