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教,年年不同。今年实行部编版教材,解读课本,对教学重点做了重新调整。和同事教研,我们是这样教学这一课的。
分三课时,每课时教学目标不同,尽量做到一课一得,每课实现一个小目标。第一课时目标,解决最基本的,了解作者和体裁,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初一新生,大多是住校的农村孩子,底子薄,师生彼此的适应,字写的慢,不会做课堂笔记,没有或者不会预习等等,所以第一课时任务全要在45分钟完成有点困难。所以用了两节课完成。第二课时,学习作者写景方法 第三课时,品字词,学重音等朗读技巧,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大家知道哪些春的诗句?一个学生说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其他人冥思苦想说不出来。我提示,先想春天的景物有哪些,再想有关诗句。我在黑板上一一列出来景物,春花,春草,春雨,春风,春鸟。和学生一起写出相关诗句。
新课开始。作者是谁?你对她了解多少?学生念注释,除此之外呢,你学过他的什么文章?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老师多媒体补充,学生写在书上。到这里作者介绍就完成了。其实,这么做,知识还得死的。大家有时间看看这几篇文章,其实也是废话,不会有人看。应该布置成礼拜天作业,写读书笔记,会落到实处,在多阅读的同时 ,对作者的文风也印象更深刻。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我多媒体列出选择题,记叙文,说明文 议论文?还是诗歌,小说 戏剧,散文。帮学生理清文学体裁和三大体裁的不同。学生做笔记。引出本课文学体裁,散文。介绍散文分类,散文特点等。学生做笔记。
在这里我忽视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没有预习,对文章一无所知。问他们体裁其实不妥。应该跳过这一步,等学完之后再介绍。
请大家把课下拼音标回课本,然后一人一段读,纠正字音,提醒学生标上。然后男女生分角色再度读全文。然后多媒体出示字词,抽一生读 ,还是不太认识。这种有意主意的步骤不能少。认读完后,再抽一生读课后的读读写写的子,再补充写上一些字词。
下一步,再读文章,理清结构。提问 ,题目是春,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学生乱七八糟的说。为什么学生喜欢这么说,而不喜欢举手呢?一是老师规范不到位,二是人之常情,单独回答问题需要负责任,如果不对大庭广众之下总是难为情,而且也缺少公众场合大声说话的勇气和历练。我提示举手回答,依次说出。作者写的景物真是多,用一个成语叫不胜枚举。这么多的景物,作者写起来是不是杂乱无章?相反写的段落分明。一共写了几个段落,大家标出来。我们写文章会有这么多段落吗?(让学生初步认识散文形散的特点)这些段落各写的什么内容?用春作为必须的一个词概括段意。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与中心思想的概括放到下节课再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