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武林怪兽》走的也是武侠加怪兽的路子,很容易让人想到这两年借助小怪物大火的另一部电影:《捉妖记》。
两部电影都有一个小妖怪作为萌力担当,捉妖记是胡巴,武林怪兽则是“招财”(为什么要取这么土的名字)。
招财与胡巴相比,似乎更加凶残一些,多了尖利的牙齿和爪子,但仍然会被观众冠以“萌”字。观影时后排有位姑娘,好几次嗲嗲地喊出“天哪,好萌哦~”
细心的网友早已发现,但凡被称为“萌物”的生物,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又比如《银河护卫队》里的格努特宝宝。
星球大战里的Porg出场机会虽然不多,但也是萌物一只。
当然,这些萌物不仅仅只是在电影中能够见到,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吸猫党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瞧,无论是干瘪瘪的,滑溜溜的还是毛茸茸的,只要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能够把人“萌化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涉及到两个知识点。
(敲黑板,注意,要讲知识点了)
1、人类识别事物主要依靠的是突出特征。什么意思呢?先看下面这只动物……
3岁小孩子都能告诉你,这是一只鸭子。但是,如果你抓一只现实中的鸭子来,跟它比对一下,就会发现,它们一点都不像。但是我们通过嘴巴,翅膀以及那个像波浪的一根线判断,这就是一只鸭子。
2、人类进化过程形成了对婴儿的特别照顾。
比如,我们对婴儿的哭声特别难以忍受,一定要做些什么让宝贝舒适;许多心狠手辣之徒,也很难对刚出生的婴儿下毒手;当然还包括,我们对婴儿状的生物都会自然而然感觉“可爱”。
综合这两个毫不相关的知识点,结论就呼之欲出了。
当人们看到:大大的眼睛、鼓鼓的脸颊、粗短的四肢和笨拙的动作时,人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宝宝,自然产生了“萌”的感受。
这个观点来自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于194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找出了人们认为“可爱”的几个特征:小体型、大头、水汪汪的大眼睛、外观柔软圆润,其中以眼睛尤为突出。
所谓“萌”,主要源自人类保护后代的天性,这让我们在其他事物上也会寻求婴儿的特质。
那么,若有一天,人类的孩子进化成小眼睛,到时候我们也会觉得小眼睛才是“萌”的象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