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善治的基石。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必须要坚持党建引领,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润人心,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才能把准乡村治理“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推进乡村善治,这条红线要把准。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乡村地区虽然属于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但是在党的领导下,基层党组织迅速转化为疫情防控坚强堡垒,党员群众就地转化为防控队、战斗队,形成了紧急状态下快速响应、整体联动、执行有力的联防联控机制,出现了党员上一线、党心聚民心、万众一条心的良好局面,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实践证明,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维护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谋划大局、促进发展的主心骨作用。
坚持党建引领,才能激发乡村自治“主动力”。在乡村治理中,群众既是治理的客体,更是治理的主体。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与广大农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是乡村善治最坚实的支撑力量,因此,突出党建引领,提升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加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推动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才能加强和改善乡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让基层自治组织回归群众自治本位,沉下心来抓治理、抓服务,持续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坚持党建引领,才能维护乡村法治“主色调”。法治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准绳。在城乡法治统筹发展的道路上,乡村干部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但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村“两委换届工作来看,我们乡村干部在知法、懂法、守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更不要谈我们的村民群众了,乡村地区的法治建设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更要以党建为抓手,乡村党组织要加大基层普法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乡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引导群众增强规则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注重培育人民群众法治意识,让群众在法律法规落实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党建引领,才能弘扬乡村德治“主旋律”。德治能够润人心、扬正气、聚合力,是自治、法治的柔性黏合剂,可以让乡村治理起到“润物无声”的成效。随着城乡社会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和转型,农村社会不和谐现象日益增多,在乡村治理中必须坚持党建引领,融入德治元素,乡村两级党组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建立健全社会道德评议机制,大力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充分继承革命文化的好传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向心力。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挥道德模范和党员干部引领作用,激励群众自觉约束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