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千字计划后,To Do List 上面拖欠的事项越来越多了。我知道这很正常,但也有点措不及防。然后开始反思,这难道真的是因为写文字后才变成这样的吗?其实1000字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够了,而一个小时是很容易就能抽出来的。所以,原因不是计划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时间规划不科学。
这两天开始学会做计划后,心里最大的改变就是,从早上一起床就会有抓紧时间的意识,大概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转眼,就到了中午,或者一天就已经结束。所以我一般情况下会在早上10点之前把每天的要背单词和要看的书完成。对于稍微有强迫症的人来说,To Do List上如果还有没有完成的计划,是不会安心入睡的,而一旦熬夜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每一天都要像战斗机一样去生活。累同时充实着。
创立30号学院的最初理念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参与人员的参与感,即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的人都必须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眼、耳、口、脑均要到。因为,我发现太多的活动是为了办活动而办,太多满足的仅仅是组织本身,是政绩,而不是参与人员。做着本末倒置的事情却还津津乐道,那该是多么大的一种悲哀。这种理念下就要求每一场活动的人数必须得限制,所以30号学院常规的项目人数均限制在30人以内。
今晚我把本来该用于学php的时间参加了沙龙学堂第8期,虽然现在主要负责人不再是我,但终究是我开创的活动,他的未来我永远会关注。进入活动现场就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
一个人在阐述着自己的看法,一些人沉思,一些人小声地与旁边的人交流,还有一些人眼睛中闪耀着光芒。
我很欣慰的看到这里的人们都是是乐于交流的,就像韩寒所说,‘这里没有末路,你从不曾孤独。这才是沙龙的感觉,我一直在寻找的feeling!本期沙龙嘉宾是一位身价千万的副教授。在疑惑为什么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后还要回学校教书的时候,他说:我喜欢,在这个年龄里能做自己做感兴趣的事情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听完后,在心底默默为他点赞,多年后的我能不能够如此自然和坦然、能不能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自己的事业呢?
- 现在走的路也许是曾经无路可走之后的被迫选择。
在交流讨论环节,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没有专心做学问和研究,为什么就选择了一条从商的道路呢?看起来犀利的问题,於教授笑着答道:其实当时自己也是想做研究好好做学问的,可是后来出了点政治问题,教师之路受到了阻碍,迫于无奈开始做起了生意。能走到今天我也想不到,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是啊,年轻的时候选择是没有对错的,有一句很俏皮的话是这样说的,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选择的路是不是有错,因为你没有办法回去证明你没有选择的那个就是对的。
所以,选择在做出决定后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自己选择的路上竭尽全力,有没有做到自己想要的最好。
你说呢,朋友?
- 你要去扩大交际圈,认识可能性,在国际化的时代里要想办法接触国际视野
在谈到大学生教育问题的时候,於教授用自己教育女儿的经历告诉我们,国内孩子缺少接触世界的机会,他们过度的沉醉于书本知识却忘记了开阔自己的视野,忽视了去体验社会,中国的大学太容易让学生毕业了。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过一篇印象很深的文章你要去扩大交际圈,认识可能性,成为你自己,其中有一段话,直到现在记忆犹新:
从现在开始,去调整你的计划吧,从现有的圈子中跳出,然后在对自我否定的落差乃至自虐中迎来反弹。首先认清自己是谁,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做那些相应的事情。你不能从相反的方向走去罗马,也不能刚开到亚速尔就以为自己离开了欧洲。
去结识可能性,意味着结识最卓越者,而不是普通的优秀或成功。只有在巨大的差别面前,人类最本真的求胜欲才会被点燃。如果说我从这些朋友中获取了什么最大的财富,那就是这种认识本身。
不要被自己现有的环境束缚了,你看不到进步只是因为活得太过安逸和狭隘,如果你在北京上大学,不要忘记了北京是一个充满那么多机会的地方。偶尔去其他的大学走走,去听听北大清华的讲座和活动,也许你会发现一些你所不曾有过的惊喜;偶尔去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展会,那里或许藏有改变你一生的机会。这总比超2个小时的实验报告要来得有意义的多。
一个在青春里不断践行自己想法的平凡人
爱思考、爱分享、爱交流
希望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成长的路上不孤单
微信:woaixiaoc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