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暗淡蓝点,其实就是地球,更准确的说,是旅行者号探测器在遥远的太空中回头对准地球拍的一张照片,其中的一个小蓝点即是地球(见下图)。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天文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写的关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回答了“人类为什么要进行太空探索”这个重要问题。听书过程中让我感兴趣的有以下几点:
1.“旅行者号”太空探测器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当时还以为是剧情需要编的一个情节,没想到真的存在,顺便问了下度娘:旅行者号探测器,是美国研制并建造的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共有两颗,分别于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发射升空,到2018年为止,已经飞行了将近41年,并于2013年飞出太阳系。。。细细一想,在60亿地球人每时每刻都在为眼前的苟且或理想奔波劳碌时,就在我们的头顶,在那片绝大多数时间都被我们忽略的天空里,有一颗孤零零的探测器,正在浩瀚而又寂寥的宇宙中默默前行,而且一直持续了42年,从未间断。。。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吗?
2.人类是不是特殊?
萨根有一句很著名的总结性论述:人类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争议,其实都可以概括为“人类是不是特殊”的争议。比如,当人类认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后,我们开始希望,地球至少是宇宙中的“唯一世界”。但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其他的行星。接着就有人说:那太阳总算是宇宙的唯一吧。但很快,我们又发现了更多的恒星。。。凡此种种,人类总是喜欢为自己的特殊辩护,但是科学的发展却一次次证明了,我们并不特殊。
另外,或许是近一两百年科技发展的太快了吧,人类总是下意识地拔高自己的重要性,认为人类是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的存在,甚至还提出过人定胜天的口号,但一旦遇到天灾,我们又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而探索宇宙,则能很好地缓解这个问题,即使我不是专业的天文工作者,只要我抬头凝望太空,只要我想起暗淡蓝点那张照片,想起在这粒如微尘般的蓝点和蓝点上的我们,就会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所以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永远记住,人类不特殊,你也不特殊,仰望天空,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才能不被自己的虚荣心冲昏头脑。
3.探索太空有没有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经收到了一封信,信里提问说:在地球上还有很多小孩都吃不饱饭的时候,人类为什么还要进行太空探索?这是整个美国太空探索计划中最著名的争议。但我关心的倒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以下问题:一件事是不是必须要有用我们才去做?
事实上,这句话是大人们最喜欢对小孩子说的:这个专业没用所以千万别选,打游戏没用所以一定要远离,整天搞这些没用的有什么出息。。。。。。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过这句话,那么,究竟一件事是不是必须要有用我们才去做?
在给出答案之前,我们先缓一缓,来看看从这个问题出发,引申出来的一些很新的问题:什么叫有用?有用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每个人的标准一不一样?标准会不会随着时间空间和对象的改变而改变?到底对谁有用?是先有用再去做还是先去做再有用。。。我的天,头都大了,不就一个简单的问题吗,何必搞得怎么复杂?是的,我自己看着都晕,但事实上,我列举这些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要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只是想说明,每一件事情做不做对于旁观者而言,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对当事人,则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去思考,所以,最好不要轻易地用简单的有用没用来评价一件事,这是非常不负责的一种做法。
再者,就算是美国的太空探索计划,虽然看起来只是在浪费金钱去追寻虚无缥缈的结果,但事情上,根据美国航天局的一份名单,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中共有700多项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激光血管造影术、新一代心脏起搏器、红外线温度计、热感应视频仪,以及便携电脑等,这些都是在太空探索过程中的意外收获,但却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看到这,你还能轻描淡写地说出这是没用的吗?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
第二篇,发现一个新问题,就是写的不够简约,写的多=抓不住重点=忘得快,更何况自己还是和记忆力非常糟糕的人,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以后尽量简单明了,直截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