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鹿晗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的恋情,结果因瞬间关注量太大导致微博瘫痪,249万的评论,500多万的点赞,这个大男孩的影响力实在太惊人!
很早的时候就看过一些关于鹿晗的报道,无一例外,几乎都是正面的评论,对于我们这种早已远离娱乐圈的已婚已育大妈们,看着年轻一代的青春偶像,都已经是从妈妈的角色出发了,这个大男孩温柔敦厚,眼神里透露出清澈见底的纯净,毫无戾气,有种说不出的亲和,作为长辈自然是好生喜爱。
在他的演唱会上,一个50多岁的歌迷被问及为什么来看演唱会时,说:因为是鹿晗呀。
有个自媒体平台的签约写手笔名苏林深,说起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答曰:因为李白有句诗“林深时见鹿”。她觉得90后这一代,鹿晗是个闪闪发光的榜样。
看了很多网络上报道的关于他的细节,也确实有些路转粉,颇为钦佩。大家都说因为外表而喜欢上他,因为品德而一直喜欢他。可见鹿饭们对鹿晗的喜欢是有原因的,那么他的大红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在想,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会培养出这么文质彬彬,谦逊有礼的年轻人。这种骨子里透漏着的自信低调,不需要用斗狠逞能的方式去表现自己,情绪化的表现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这应该恰恰是从小生活优渥,父母给予足够爱和安全感的体现。
90后,作为中国进入财富时代的第一批中产阶层子弟,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对于人生的追求,跟我们这一代是有很大差别的。说实话,越来越羡慕这一代的青年,他们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越来越清晰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虽然在经济上,绝大多数的“90后”并没有实现金钱能力的独立,可是,中产以及高净值的家庭背景,使得他们对贫穷、饥饿和职业风险的理解与父辈完全不同,对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来说,职业并非生存和物质获得手段的全部,而更与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有关。
隐约记得吴晓波老师做过的一项调查,90后的择业选择,关于“工作不喜欢也可以做下去因为工作是维持生计的手段”这个选项,只占择业选择的3%;然而这个数据在70,80后的人群中却占到60%。在这么巨大的对比下,我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时代造就了一代人的特点,我们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离不开时代的大潮。最后我想起吴老师讲过的一个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太普遍的故事,用以祭奠我们80这一代人的悲哀:
有一次,去四川大学做演讲,现场QA环节,一位女生站起来问我,“吴老师,我应该怎样选择工作?”
她就坐第一排,穿着那时很流行的、领口绣蕾丝的小长裙,手上握着一个笔记簿。
我问她,你读的是什么专业。
物理,物理系在读博士。
我非常吃惊,问她,你喜欢物理吗?
答,不知道。
那么,为什么会读物理系,而且读到了博士呢?
答:是我爸爸妈妈让我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