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话题说的是消费理念。
物资紧缺的年代,父辈都把储备粮食、蔬菜当成头等大事,所谓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也许受传统的影响,我也习惯批量买东西,不管是水果还是蔬菜,总觉得买的多价格划算。
但最近连续几次网购,让我认识到这个消费理念有很大的弊端。
首先,网购看不到实物,也不能品尝,买回的水果往往不尽人意。上周看到某东上有秒杀活动,不知火丑橘五斤才十九块九,第二份半价,于是就下单买了两份。货到后发现个头小不说,果肉也显干瘪,剥开丢一个橘瓣入口,差点把牙齿酸掉了。两天时间勉勉强强消耗掉四五个的样子。可是东西已经买回来了,浪费了很可惜,今天还想继续接受这酸楚,却发现大多数已经烂了,无奈只能把完好的挑出来,烂的扔掉,论个数扔了一多半。算一下账,每斤丑橘单价在五元以上了,已经超过了超市的卖价。
还有一次也是这种方式买了小黄姜,收货时就发现因为太湿开始长毛了,在水龙头下面好好冲洗了几遍,拿到楼顶去晒,依然不能避免继续溃烂。后来只好把所有的小黄姜做了处理,一部分制作成姜糖,一部分做成糖姜片,总算是没有白扔了。可是再算一下成本,加上糖,加上功夫,一点都不比市场上便宜。
网购东西少的话,有好多还是要另外加运费的,不如在门店买实惠,而量大的话就免运费,商家就抓住这一点,让消费者做出不明智的选择,然后吃一半扔一半,根本就不省钱。
对于时令水果、蔬菜,最好的打开方式还是现买现吃,挑好的,真正做到“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现在物资的丰富程度,物流的便捷,都不需要个人大量储备。而且自己储存还需要额外的成本和损耗,并且大多时间是在吃不新鲜的蔬果。
所以,是该调整一下消费理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