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到他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很多人都不看好,但他却坚定地想要尝试。这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人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无论别人当时是怎么看待你的选择,如何不支持,只要你成功了,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别人就选择忘记当时的不看好,只要过得好,就抵过一切质疑。
这听起来很现实,但这就是事实,真实的生活不是偶像剧,真实的人和事都更为复杂。当你过得好,别人羡慕你,却忽略你曾经为此吃的苦;当你过得不好,却会有人不断提醒当初某个选择是你走错了。所以一旦做了选择,唯有向前走这一条路。
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工作、爱情、婚姻、教育等问题,一步一步地走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做了很多选择,更多的时候选择其实无谓好坏,只是结果的反衬使其看起来好与坏罢了。有时候感觉累了,也会安慰自己,做完这件事就好好休息一下吧,但实际上事事相连,永无止境。在这个不断抉择的过程中,有人越来越迷茫,有人逐渐对生活有了掌控权,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谈到选择,源于读了十点读书出品的新书《世间一切,都是遇见》(When We Meet),这是一本21位作者的文章合集,记录着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历程,每一篇都能读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或选择,就像一个个老友在和你讲故事的感觉,温暖隽永,徐徐道来,就如:
艾小羊——《好运是一种能力》是选择相信好运是慧眼、毅力、自我修为、管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杨熹文——《读书可以改变的那部分命运》是选择相信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成功之道,使人的物质与精神都渐渐走向丰盈,不再对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失去掌控权;
李筱懿——《真正的优秀并不刺眼》是选择相信越优秀的人,越有平常心;
亚比煞——《愿你永远也不会与美好决裂》是选择相信美好,并且希望自己永远也不会与美好决裂。
选择——一切自己负责
“行走世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如行云流水。但我们始终要记得,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自己承担。”
大学刚毕业,班上有个女同学已经怀孕准备结婚了,说来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大家私底下谈论却不都是支持,因为我们见证了她在恋爱中的模样,她的男朋友是博士,她对于这点很是骄傲,但在恋爱里太过唯唯诺诺,答应我们的事情因为男朋友的一个信息就放鸽子,次数多了大家自然颇有微词。
因为怀孕,她婚后自然没去工作,朋友圈内容从开始的幸福生活,很快就变得消极了,再后来他们女儿出生了,没过多久,两人就公开闹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到最后尘埃落定,女儿归她,她开始找工作尝试自己生活。
离婚后她写了很长一篇文章,提及她老公在孕期打她,还有很多细碎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击碎了她的心,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她经历了怀孕、结婚、生子、离婚、找工作,我们这些局外人看得很是唏嘘,不过她也算找到了问题的所在,知道是自己太依赖老公,甚至可以说失去了自我,好的是文章的最后她说以后会为自己而活,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全心全意地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这是太危险的事情,因为这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远远不如选择自己掌控人生来得自在从容,做所有选择之前,把一切自己负责的原则放在最前面,这样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至于落得抱怨连连。
松浦弥太郎在《100个基本》写的第一个人生信条就是一切自己负责,指责他人也无济于事。他写道:“好事、坏事,我们会经历各种事情。无论发生什么事,我认为“一切的起因都在于自己”。不推到他人、社会的身上,不去指责他人,也不怨恨这社会。不管发生什么,自己处理,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大体的事情,都可以自己负责解决。只有带着“说服自己的关键是在于自己”的觉悟,才可能不依存于他人,用自己的双脚走下去。”
选择——接受更多的可能性
在本书祝小兔写的文章《什么都不信,可能是见识太少》中,作者问几个朋友是什么时候相信艺术存在这回事的,其中一个朋友说是在走进乌菲兹美术馆亲眼看到《维纳斯的诞生》这一作品时,那一刻,他相信了世上真的有艺术这回事。此前他怀疑艺术,认为这是谎言和附庸风雅,现在他感慨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关闭接纳艺术的心,就不会错失那么多可能性,就可以早点开始享受艺术带来的好处。
高晓松在《晓说》里谈到自己对文艺作品(书籍、绘画、音乐)喜好的转变是经历了很多阶段的,小时候喜欢的都是相对浅薄的内容,慢慢长大接触更多,才能欣赏有更多涵义更多力量更多样的作品,比如他从喜欢对仗工整简单的对联,看上去觉得漂亮色彩斑斓的绘画,靡靡之音,到欣赏批判现实文学,毕加索的画,摇滚音乐。我想这个转变是随着逐渐成长,且不关闭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的。
以上谈的是艺术和文艺作品,但不关闭自己的内心,却是针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别把“怎么可能”,“我不信”挂在嘴边,见识的越多,格局也会越大,自然能接受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
“从轻易相信到凡事质疑,里面包含着理性之光,然后,从凡事不信到再次愿意相信,背后是见识和格局。”——祝小兔
汪曾祺先生也曾在一篇随笔里写道:“第一,我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第二,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他认为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而且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看起来是一篇写吃的随笔,实则与生活,与文艺创作都有关系,那就是不要封闭自己,去接受更多的可能性。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尝试,习惯性地后退,人生路就会越来越平庸,把凡事归结于运气的人,更是难以成功。比如学习一项新技能,有人很快放弃有人钻研,那么在别人成功的时候,是没有理由仅凭一句对方是运气好来下结论的。
人生路上抉择重重,如果能做到一切自己负责,并且不封闭自己的内心接受更多的可能性,那么遇见任何事,更能从容地对待,一步一步活出自己的风采,愿我们遇见世事,只求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希望《世间一切,都是遇见》也能带给你独有的感受,希望这些文字也是你生命里美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