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隐公三年,宋公和卒。”
宋公和即宋穆公(或宋缪公)。按理,诸侯死后,嫡长子继位,这是周王朝的惯例。但宋是个小小的例外。
武王伐纣的故事人所共知我就不唠叨了。那时候,人类在某些方面还是挺文明的,虽然殷商被灭,但新王朝的主人并不会把前朝的族人斩草除根,相反,会给前朝族人一块封地以奉宗祀,让他们做新朝的诸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就这样被周武王分封在殷。但这货不太本份,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期间,伙同周公的两个兄弟管叔、蔡叔发动反革命政变,未遂,被周公杀了。纣王的一个老早就投奔了周武王的哥哥微子代承殷商,被周公分封在宋。
殷商的继承礼法是兄终弟及,就是哥哥死了弟弟当家。一直到春秋时代,宋国的继承制仍然在兄终弟及和嫡长子继承制中间晃荡。于是,故事来了。
宋穆公临终时把大司马孔父和侄子与夷叫到床前。
宋穆公说:我大哥宋宣公认为我贤,非要立我为君,可就委屈了我侄子与夷,现在我已经这样了,托你们的福,要是我死后能得个全尸(原文是“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到了阴曹地府,我哥要是问起他儿子怎么样了,我可怎么说呢?所以呀,我死后,你们要立与夷为君,这样我就虽死无悔啦。
孔父和与夷一听,立马表态:文武群臣都愿效忠您儿子冯。
宋穆公说:不行!我哥是因为我贤而让位给我的,我要不让给侄子,我还算什么贤,不成罪人了吗?非让!
反思宋穆公的让贤,似乎很大成份是言不由衷的无奈之举。第一是碍于哥哥宋宣公的情面和当时道德礼法的约束,这从宋穆公反复强调“我死以后怎么见哥哥呀”“我不让给侄子不就辜负了贤名吗?”可以看出一二;第二很可能是碍于侄子的势力,想那与夷也曾是太子身份,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党羽?宋穆公所说“托大家福给个全尸”的话可能是简单的客套话吗?估计宋穆公躺在病床上就已经感觉到政权交割可能引发的血雨腥风了,一旦行偏走错,后果不堪设想。
最终,宋穆公把儿子冯赶到郑国去住,到底让与夷继了位,此为宋殇公。事后不久,前面讲到的熊孩子卫州吁为了联合宋国攻打郑国,对宋殇公的说辞是“冯那小子在郑国终究是个祸害,你要想除他,我们帮你的忙”(原文“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従”),也间接证明宋殇公与冯之间并不友好。而公子冯被老爸剥夺了政治前途赶到了郑国寄人蓠下,当然也不肯善罢甘休,从此种下了宋国连年战乱的原由。
与夷为什么被称为殇公呢?这里也有个八卦故事。原来前面提到的那个大司马孔父(名嘉,孔老爷子的祖宗)有一个“美而艳”的老婆,被宋国太宰华父督街头偶遇,看得这位太宰眼儿也直了,路也不会走了。回家之后华父督满脑门子想的都是美人儿,终于按捺不住杀了同僚孔父嘉霸占了美人儿。宋殇公了解了这个丑闻大怒,华父督一不做二不休,连皇上一起杀了,然后把在郑国逃难的冯迎回国,立为宋庄公,冯终于还是回来当上了皇上。
《左传》说宋宣公遇贤能让而且知人善任,了解弟弟为人,让位给弟弟,也没有耽误儿子当皇上,是个明君。而《公羊传》说,宋宣公立弟而不立子,逼得宋穆公不得不立侄而废子,导致殇公在位“十年十一战”民不聊生,最终到底还被冯杀了个回马枪把殇公“咔嚓”了。《公羊传》不认为殇公之死是缘于华父督的相思病,而是冯的授意,相思病只是个小小的契机。所以,“宋之祸宣公为之也”。
其实说来说去,没有一个稳定的政策就难有稳定的政局,更何况是继承制这么重大的事,有稳定的政策还有人想矫诏篡立呢,这样新制不兴旧制不废自然难免出现乱象。
Zhuangbility Tips:
孔老爷子的祖宗是宋国大司马,叫孔父嘉。这位老祖宗因为老婆太漂亮丢了命。给美人当老公是一个高风险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