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不知过了多少次生日了,但没有一次印象深刻。
小时候就不用说了,那时的生活条件,哪里还有闲情逸致过生日。长大以后,有了过生日的意识,最多也就是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吃个饭,有时甚至也忘了过。
但今年的生日,我是这样过的:
今年刚好赶的巧,老太太的腰摔伤了,我在家照顾老太太。用老太太的话说就是:从18岁出去到现在,这么多年了,第一次在家过生日。
没有美食,没有美酒,有的只是给老太太做饭,陪她老人家吃饭,给她洗脚,听她讲过去的事情,我觉得,这样很好。
本来,儿的生日,就是娘的苦日。以往,我们过度重视了庆祝自己的出生,却忽视了母亲的感受。实际上,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母亲,是妈妈,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双亲!
据母亲讲,生我那天,她还在劳动。那时还是大集体,大家一起在生产队干活。那个时候,从怀孕到孩子出生,是没有假期的,也不允许休息,一直要参加队里的劳动。
据说生我那天,还是生产队长照顾我母亲,给了一个轻快活——打苫子(就是防止雨淋,盖在麦垛上用的,在农村长大的,80年代以前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虽然这个活不用出大力,但却要席地而坐,还经常要有弯腰的动作,对临产的孕妇来说,其实并不轻松。
就这样,到了晚上,因为感觉快要生了,我奶奶就去找接生员。那时候是没有去医院这一说的,都是村里的人自己接生。结果,接生员来了一看,说了句“还早呢”,就走了。
没想到,接生员走了没有多久,我就出生了,也就是说,当时并没有人接生。现在想来,简直不可想象。不仅如此,我母亲说,她生完我以后第三天,就要给全家人做饭,因为其他人要去队上劳动。
母亲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该是有多享福啊。怀孕以后,就成了宝贝了,不但每月检查,而且生孩子必须到医院,还有那么长的产假。
她们这一代人,吃了太多的苦。解放前就不用说了,就是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里,也是出了大力的。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那个年代,农村妇女不但要像男人一样劳动,回家还要洗衣做饭带孩子,其实比老爷们儿更累,更辛苦!
我给老太太洗脚的时候,摸着她那干瘦的小腿和裹了一半的脚,心想,这么瘦弱的身体,怎么会承受得了那么大强度的劳动?!
不得不承认,母亲确实很能干,很勤劳。今年都87周岁了,但在摔伤之前,一直独自居住,自己照顾自己,还种着菜园,养着几只鸡。我们姐弟四人,她谁家都不去,一方面是不适应,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她不想给我们添麻烦。
但是,年龄毕竟在那了。我们几个虽然现在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必须照顾好她老人家,让她颐养天年,不再承受孤单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