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诗文
01
人们通常有这样一种普遍心理:
越是知根知底各方面财力能力相当的两个人,越容易因为一方的迅速腾起而心生失落,甚至嫉妒。比如,两个同处奋斗期的北漂合租者,其中一个人某天突然贷款买了房,另一个人的心绝对再也平静不下来。
对啊,当初差不多一起到北京,人家能贷款买房,为啥我就不行?哪怕房子才30平米又怎样,房本上的产权所有人已经证明了某种成功。
那一刻,一种咬牙也要坚持买房的心如铁石般坚硬。
最近,我从前的实习生跟我微信诉苦,正是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贷款买房,本想替她高兴,毕竟一个努力的女人就应该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是拼搏的结果,更是安全感的体现。然而,跟她语音聊了两个小时后,我才发现,像她这样买房,人生的机会成本简直亏大了,与其为了所谓的“踏实感”而买,不如暂时先不买。
02
原来,她为了贷款买下一套京郊的直门独,不单把工作五年来的所有积蓄都搭进首付,还找老家借了10多万。目前每月除公积金还款外,还有按揭贷款5000多元。而这,对于一个月收入只7000多块钱的她而言,已经倍感吃力了。
用她的话说,在仅剩的不到2000块月结余里,房租就要占据大部分,毕竟新房两年后才能交付,这意味着还贷同时还要继续缴纳至少两年的房租。假设未来两年房东不调租金的前提下,她每月的生活基本开销只有500元。
她说,现在的自己就像行走在一根有去无回的细长钢丝上,前路漫漫。稍有变化,就可能葬身于断裂的财务链里。所以,她不敢去做任何只存在50%可能性的选择,只能跟随现状战战兢兢往前走。
刚还贷的那段时间,有家同行业的大公司招聘会计主管,试用期半年,薪水5000元,一旦转正后,年薪15万,还不包括年终奖。她说自己曾有过无比心动的时刻,毕竟凭借五年的会计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经验迎接挑战。
但转念想想,试用期的半年里,没有公积金,收入又降低,房贷怎办?生活又该如何继续?更何况,如果到期后无法转正,就意味着要重新找工作,失业的空窗期至少一个月,若顺利找到新工作的话还要面临试用期薪酬低的问题。几番折腾下来,断供是必然的。
还有一次,是在不久前,她最好的朋友创业三年步入稳定期,聚会上这位朋友向几位好友伸出橄榄枝,邀请她们自愿入股并来公司上班,享受公司未来的增长红利。据说转天就有两个好友每人入股10万,因为大家看中的是这份APP创业项目,同时更有信心未来获得风投的关注。
10万块钱成为股东,或许迎来的是人生中的另一番光景,毕竟任何一个项目都有各自的成长过程,在最适合的时机,跟对人做对事,就有可能提前收获成功与财富。可是,她除了意淫,并不能参与什么,更担负不起另外50%失败的可能性。
是的。她告诉我,目前除了“零成本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节衣缩食省钱”外,不敢再有任何花销,包括各类聚会。也许未来会被提职加薪,缓解生活的紧张,可这个“未来”具体是何时,谁也无法承诺。就像你根本不知道眼下的这段感情能走多远。
03
她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房子”不负有心人。
用她的逻辑看,一线城市的房价即使未来涨得慢了,终还会涨。毕竟房价上涨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导入,导致需求的增长;房地产一直被视为最有效的投资品,且投资价值不断被放大;而且房价的上涨带动了地价的攀升,地价的攀升也刺激了房价的上涨,尤其是地王效果更明显,如此形成一个循环。此外,加之热钱的流入。
我问她:倘若逻辑正确的情况下,你打算何时把房子出手呢?
她迟疑了下,这么多房贷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还清的,更何况我以后还要住呢。
很明显,于她来说,购房最原始的初心还是满足自住需求,而非投资。换句话说,房价未来不论涨多涨少,都只是数字,非但不能解决她现实存在的资金紧张问题,而且还限制了她的决策。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件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所产生的效用是不同的。因为这中间存在机会成本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选择成本,就是你做出一个选择,就可能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成本。
拿买房这件事来说,我这个实习生纯属出于“心理失衡”,似乎只有买了房才是给自己北漂多年来的一个交代。可是于她而言,选择现在的时机并以超过自身资金能力范畴的贷款额度来买房,显然并不明智。
她在背上沉重贷款、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虽获取了房屋的所有权,却失去了跳槽谋求更好发展等一系列机会。终究在她看来,“稳”字重于一切,挑战势必暗藏风险。所以,当你做出任何一项选择时,务必多思考可能造成的损失,一定要确保你所得到的大于这个机会成本,再去做选择,会比较靠谱。
感谢亲爱的你一直默默地关注。
我是晚8点,心血来潮更文的文艺女青年王诗文。
欢迎大家在评论中留下足迹。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南方有路。
版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