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看书也好,看影视剧甚至是看一篇短文,哪怕质量不好,也总是会强迫自己从头到尾的看完,这么做很是为难自己,但是很难改变,我也曾经被这个问题困扰很久,但是这种情况在我身上正在得到扭转。
之前我断断续续的看了拆书榜创始人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到,致用类书籍,不必按照书本本身的顺序,逐字逐句逐页的读,可以跳读,略读甚至不读某些内容。这个问题我在拆书榜现场拆书活动的时候,也听那些小伙伴讲过好多次,但是因为他们只是给出了一个结果,没有说出为什么,我是完全不信服的,心里感觉他们肯定说的不对,我当时甚至一直在想,他们一年动辄看上几百本书,真的记住了吗?用上了吗?自己有提高吗?作为一个重度焦虑症患者,我很看中读书之后的效果,如果读了没用,那还不如睡觉,为什么要读,那读几百本书又有什么意义?可能到最后自己只是成为了一个知识的搬运工,除了人前卖弄之外,对自己毫无帮助。
后来我看了《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印象好像是在第一章,就用了大概一章节的内容,来解释为什么,看完之后心里已经接受了这个说法,开始意识到他们说的是对的,也强迫自己尝试按照书上说的来做,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第三步,我在“改变自己”和“辉哥奇谭”公众号看到的文章,很多也都在说读书要速读,在解释原因的同时,也列举了很多方法,目前为止我已经完全接受了读书要速读的观点。
第四步,今天在《跃迁》中看到古典老师在“设计自己的知识IPO”一节里提到“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真的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啊。同样的观点,别人可能用其他的语句甚至是案例讲过很多次,我应该也听到了很多次,但是要说触动之深,肯定不及这句话。在这个小标题下,接收信息时持续问题自己的问题,也是很直接了:这个知识对于解决问题有用吗?如果有用,是当下就有用吗?如果暂时没有用,做个记号收藏起来,以后再看。
第五步:不要列知识清单,要列问题清单。而清单又用两个标准衡量:相关性和好奇性。真的是很喜欢,很直接啊。
所以归结到一点,还是学以致用。
我之前一直感觉自己不能学以致用,还在埋怨自己,现在看来,根本就是我接触的知识都跟我现在的距离太远,我的日常根本就用不到啊。
学习的闭环在设计自己的知识IPO这个章节里,也得到了再次的强化:第一步:必须提出一个真实的,高价值的,并且有可能别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而在输出这里,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憋大招,而是害怕分享。
憋大招:写不出一本书,就写一篇文章;写不出一篇文章,就写一张知识卡片;写不出一个知识卡片,那就总结一句话。
工具箱:
放大碎片化价值:#今天学到了什么# 三言两语总结你的新收获并分享出来,慢慢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知识代理人”。
运营人:每周整理一份#xxx运营内参#,把你一周习得的新知识以清单的形式沉淀,为更多人所用;
清单发到一定程度,可以“征订”,你如果希望持续收到我的清单,可以去XXX公众号征订,或者留下邮箱,我会每周推送给你;
如果有足够重要的人,你也可以用“照亮法则”,直接定期邮寄过去,3个月以后,你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代理人,紧紧钉牢在大家心智中。
设计自己的知识MVP(最小可交付产品)
百元方案:为别人提供产品优化方案;
生涯咖啡:生涯规划师——请我喝一杯咖啡,我陪你用1个小时聊一个生涯问题。
总之,把能力封装成请产品,高频词刷出去。
首席知识官:记笔记,整理知识也是一种知识的重建。你也许需要学习笔记,整理脑图,视觉引导,但是千万记得让知识成为产品,不要成为自嗨的收藏品。
昨天下午到现在脑子里一直在滚动出现木心先生的一句话:万头攒动火树银花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通透!
ps:每天300字,坚持100天,今天是第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