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丁姓,它的来历不一般啊

丁姓在《百家姓》排第177位,中国大陆第48大姓(2007年统计数据)。其始祖为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姓。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尚,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其长子名伋,周成王、周康王时为重臣,谥号为齐丁公,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称为丁氏,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姓氏源流,据有关史籍介绍﹐丁姓至少有五支来源。第一支见诸于《姓氏考考略》﹐该书云﹕“太公金柜﹐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周武王伐纣之时﹐就有了丁姓的诸侯。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丁氏的第二支姓源来自于姜子牙一族。姜子牙是周朝的大功臣﹐儿子姜及死后﹐也被周王追谥为丁公﹐其子孙便以丁为姓﹐借此缅怀先祖曾位尊丁公。史书记载较为详细。“丁氏﹐姜姓﹐齐太公生于公 ﹐支孙以丁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次为氏》)“齐太公生于公 ﹐支孙以谥为姓。”(见《元和姓纂》) 自从这一支丁姓问世之后﹐其散居的地盘最广﹐人数最多。也就是说﹐千百年来﹐中国的丁姓大都源自这一世系。这一系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山东济阳。姓氏书说“系承姜 ﹐望出济阳”﹐即是证明。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于三国时期。三国时东吴孙匡将军一族的后人全部改姓丁。这就是《三国志.吴志.孙匡传注》所说的﹕孙权的族人因过失造成军粮仓库失火﹐贻误了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孙匡的后代子孙也被迫因袭丁姓。从三国时期开始﹐在丁姓之中﹐于是有了三支姓源﹐同在繁衍滋长﹐承袭相传。后来出现的丁姓第四支和第五支姓源。一支是西域人改姓为丁﹐一支则改自丁氏。这样﹐丁姓就出现了5个分支﹐即丁侯之后﹐丁 之后﹐孙匡之后﹐西域人改姓﹐于庆之后﹐他们共同组成了丁姓的庞大阵容。

源出一,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谥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的儿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时为周王朝重臣,又是后来周康王姬钊的顾命大臣,对周王朝有辅佐大勋。姜伋逝世后,周王室敕封其谥号为“丁公伋”,其后裔子孙中便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丁氏,史称丁氏正宗。丁氏族人大多尊奉丁公伋(姜伋)为得姓始祖。

源出二,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姬发开始讨伐殷纣之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武王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源出三,源于子姓,出自周朝对商朝遗民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一带地区),建立了宋国,世人称其为宋丁公。在宋丁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字号为姓氏者,称丁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四,源于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⑴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氏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氏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之子康叔。⑵出自于氏所改。据明朝海盐姚士粦所序《枫窗小牍》中的记载,宋朝时期,有个叫于庆的人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为丁氏,后果然如意,飞黄腾达,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因此皆称丁氏。

源出五,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学者丹珠尔,属于帝王赐姓为氏。⑴明朝初期,蒙古族黄教学者丹珠尔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丁,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丁氏至今。丹珠尔,据说是第三世达赖喇嘛三位侯选灵童之一的香根,是元、明之际的学者,他精通藏语、蒙语、汉语、维吾尔语、西鞑靼语(斯拉夫语,即俄罗斯语)等诸多语言文字,主持修纂了著名的苯教佛典《丹珠尔》一百六十四部(今只保留有一百二十部),他的姓名亦因该部佛教重典而得称。⑵蒙古族敖陶格图氏,源以地名为姓氏,出自敖陶窑子古城(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敖陶窑子),明朝初期迁居大兴安岭地区,明朝中叶即多冠汉姓为丁氏、林氏。

源出六,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西域回回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按汉俗以谐音汉字改姓丁氏。丁氏为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史籍《东里文集》中记载:“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回族丁氏大部分是来自先祖回回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汉语发音多译读为“丁”,于是他们中间一些人的后代便取“丁”为姓。如“勘马刺丁之后裔姓丁。”

回族丁氏中最大的一支,当属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因其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等姓氏,在国内分布很广。如福建泉州陈棣的丁氏回族,按史籍《执斋公图谱·历代忌辰总目》的记载:“一世祖节斋府君,讳谨,字慎思(赡思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赛典赤瞻(赡)思丁是今泉州陈棣丁氏的始祖。”丁氏回族在全国均有分布。

源出七,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丁氏,源出尼质氏部落,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汉单字丁氏,世代相传至今。源出八,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定吉哩氏,满语为Dinggiri Hala,世居黑龙江西城(今黑龙江克山西城镇)。后有鄂伦春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鄂伦春族定吉哩氏多冠汉姓为丁氏。

源出九,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瑶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丁氏,世代相传至今。源出十,源于改姓,出自明朝初期苏州阊门邹、丁二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在丁氏族人中,有一“活丁死邹”的独特家族。

相传,明朝初期,在苏州有一邹氏人家因战乱未平,生活拮据,不得已将孩子送给了一户丁氏人家。后来这个孩子勤奋读书,考取了功名,还做了大官,于是那邹氏人家就要取回孩子,还姓为邹氏。丁氏人家辛苦抚养孩子成人,当然不肯,两家为此闹到了公堂上,地方官员无法判断,于是最终闹到了皇帝那里。明太祖在了解了事因之后笑笑说:“这好办得很:活着姓丁,死了还姓。”

皇帝金口如同圣旨,两家只得遵旨。从此,该支丁氏族人在活着的时候称丁氏,去世后安葬时棺头写“丁”,棺尾写“邹”,幕外碑铭邹氏。这就是著名的苏州阊门丁氏一族,就是今天主要分布在江苏省三泰地区(泰州市、泰兴市、泰县,包括如皋市、南通市、海安县一带)的丁氏一族,号称“江苏六大丁“之一,始祖就是号称“活丁死邹”的三个儿子:丁兰国、丁兰芝、丁瑞芝。

做一个爱分享的达人

2018-05-15

关注

丁姓在《百家姓》排第177位,中国大陆第48大姓(2007年统计数据)。其始祖为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姓。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尚,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其长子名伋,周成王、周康王时为重臣,谥号为齐丁公,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称为丁氏,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姓氏源流,据有关史籍介绍﹐丁姓至少有五支来源。第一支见诸于《姓氏考考略》﹐该书云﹕“太公金柜﹐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周武王伐纣之时﹐就有了丁姓的诸侯。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丁氏的第二支姓源来自于姜子牙一族。姜子牙是周朝的大功臣﹐儿子姜及死后﹐也被周王追谥为丁公﹐其子孙便以丁为姓﹐借此缅怀先祖曾位尊丁公。史书记载较为详细。“丁氏﹐姜姓﹐齐太公生于公 ﹐支孙以丁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次为氏》)“齐太公生于公 ﹐支孙以谥为姓。”(见《元和姓纂》) 自从这一支丁姓问世之后﹐其散居的地盘最广﹐人数最多。也就是说﹐千百年来﹐中国的丁姓大都源自这一世系。这一系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山东济阳。姓氏书说“系承姜 ﹐望出济阳”﹐即是证明。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于三国时期。三国时东吴孙匡将军一族的后人全部改姓丁。这就是《三国志.吴志.孙匡传注》所说的﹕孙权的族人因过失造成军粮仓库失火﹐贻误了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孙匡的后代子孙也被迫因袭丁姓。从三国时期开始﹐在丁姓之中﹐于是有了三支姓源﹐同在繁衍滋长﹐承袭相传。后来出现的丁姓第四支和第五支姓源。一支是西域人改姓为丁﹐一支则改自丁氏。这样﹐丁姓就出现了5个分支﹐即丁侯之后﹐丁 之后﹐孙匡之后﹐西域人改姓﹐于庆之后﹐他们共同组成了丁姓的庞大阵容。

源出一,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谥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的儿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时为周王朝重臣,又是后来周康王姬钊的顾命大臣,对周王朝有辅佐大勋。姜伋逝世后,周王室敕封其谥号为“丁公伋”,其后裔子孙中便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丁氏,史称丁氏正宗。丁氏族人大多尊奉丁公伋(姜伋)为得姓始祖。

源出二,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姬发开始讨伐殷纣之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武王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源出三,源于子姓,出自周朝对商朝遗民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一带地区),建立了宋国,世人称其为宋丁公。在宋丁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字号为姓氏者,称丁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四,源于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⑴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氏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氏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之子康叔。⑵出自于氏所改。据明朝海盐姚士粦所序《枫窗小牍》中的记载,宋朝时期,有个叫于庆的人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为丁氏,后果然如意,飞黄腾达,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因此皆称丁氏。


源出五,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学者丹珠尔,属于帝王赐姓为氏。⑴明朝初期,蒙古族黄教学者丹珠尔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丁,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丁氏至今。丹珠尔,据说是第三世达赖喇嘛三位侯选灵童之一的香根,是元、明之际的学者,他精通藏语、蒙语、汉语、维吾尔语、西鞑靼语(斯拉夫语,即俄罗斯语)等诸多语言文字,主持修纂了著名的苯教佛典《丹珠尔》一百六十四部(今只保留有一百二十部),他的姓名亦因该部佛教重典而得称。⑵蒙古族敖陶格图氏,源以地名为姓氏,出自敖陶窑子古城(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敖陶窑子),明朝初期迁居大兴安岭地区,明朝中叶即多冠汉姓为丁氏、林氏。

源出六,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西域回回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按汉俗以谐音汉字改姓丁氏。丁氏为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史籍《东里文集》中记载:“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回族丁氏大部分是来自先祖回回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汉语发音多译读为“丁”,于是他们中间一些人的后代便取“丁”为姓。如“勘马刺丁之后裔姓丁。”

回族丁氏中最大的一支,当属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因其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等姓氏,在国内分布很广。如福建泉州陈棣的丁氏回族,按史籍《执斋公图谱·历代忌辰总目》的记载:“一世祖节斋府君,讳谨,字慎思(赡思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赛典赤瞻(赡)思丁是今泉州陈棣丁氏的始祖。”丁氏回族在全国均有分布。

源出七,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丁氏,源出尼质氏部落,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汉单字丁氏,世代相传至今。源出八,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定吉哩氏,满语为Dinggiri Hala,世居黑龙江西城(今黑龙江克山西城镇)。后有鄂伦春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鄂伦春族定吉哩氏多冠汉姓为丁氏。

源出九,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瑶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丁氏,世代相传至今。源出十,源于改姓,出自明朝初期苏州阊门邹、丁二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在丁氏族人中,有一“活丁死邹”的独特家族。

相传,明朝初期,在苏州有一邹氏人家因战乱未平,生活拮据,不得已将孩子送给了一户丁氏人家。后来这个孩子勤奋读书,考取了功名,还做了大官,于是那邹氏人家就要取回孩子,还姓为邹氏。丁氏人家辛苦抚养孩子成人,当然不肯,两家为此闹到了公堂上,地方官员无法判断,于是最终闹到了皇帝那里。明太祖在了解了事因之后笑笑说:“这好办得很:活着姓丁,死了还姓。”

皇帝金口如同圣旨,两家只得遵旨。从此,该支丁氏族人在活着的时候称丁氏,去世后安葬时棺头写“丁”,棺尾写“邹”,幕外碑铭邹氏。这就是著名的苏州阊门丁氏一族,就是今天主要分布在江苏省三泰地区(泰州市、泰兴市、泰县,包括如皋市、南通市、海安县一带)的丁氏一族,号称“江苏六大丁“之一,始祖就是号称“活丁死邹”的三个儿子:丁兰国、丁兰芝、丁瑞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