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温风如汤的季节,水果店西瓜成了爆款,人人进去都要提一盒出来。烈日当空,上炙下蒸,惟有来一口冰镇大西瓜时才是最幸福的瞬间。
李时珍引用民谚说,在暑热中吃西瓜的感觉是“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光看文字都能让人感觉到一个激灵的凉爽感。不过现在人们吃西瓜都是冰箱里拿出来,空调房里开吃,虽然依旧爽口解暑热,但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甘露洒心”的感觉了,倒是小时候的记忆里,还能寻回一点感觉。
那时候没有冰箱,瓜是从地里摘回来后直接放到井水里冰镇,农村的井水总是冬暖夏凉的,夏天井水会泛出地底深处的阴凉,比之现在的冰箱冷藏效果更能透人皮骨。待到晚饭吃完,洗净一天的疲劳和汗水,就到了全天最享受的纳凉时间。将西瓜从井底取出,瓜皮变得翠绿,不停地冒着水汽,这时候一刀下去,会听到一声脆响,刀还没切到底,西瓜已脆生生地裂开,露出里面的红壤来,让小孩子们激动得垂涎欲滴。
再往回看,古人们也是如此吃西瓜。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有一篇《瓜赋》,其中就说西瓜摘下后要“投诸清流”,西瓜在清溪之中“一浮一藏”后,水的清凉感才浸透瓜皮,这之后才剖开装盘,并且还要用细葛布盖上,如此才能长处西瓜的“甘逾蜜房,冷亚冰圭”来。按他的说法,西瓜的素肌丹瓤是入暑气而成,瓜也是为暑气而生,只有这样吃才是最能吃出瓜的真味道来,也最能体现其性寒解暑热的品质。
如此再往回溯,西瓜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按照潘富俊老师对中国古诗文植物的考察,他认为西瓜原产非洲,四千年前埃及就已经栽培了,约在魏晋南北朝时经国际贸易传入中国,因其是夏季时令水果,又是消暑佳品,因此古人叫它“寒瓜”。如柳宗元诗:“风枝散陈叶,霜蔓綖寒瓜。”李白诗:“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到明代后甜瓜被引进中国,所以相对于甜瓜,因其为“西来之瓜”,就被叫做西瓜。如明朝徐渭的《昙阳》诗:“闻道居绵竹,看来幻落花。团团轮北斗,处处种西瓜。”
那在资深媒体人朱伟的探查里,“西瓜”一词最早是五代人胡峤命名的,只是可能是“从西方来的瓜”的统称,倒也没具体说我们现在所吃西瓜具体何时传入我国,只说南北朝时期,西瓜除了寒瓜之名,还有另一个名称叫“绿沉瓜”,因为瓜皮是那种翠经寒凝成的绿沉。
姑且不论它从何而来,曾用名是什么,咱在炎炎酷暑中能有西瓜吃,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