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介绍了正面管教的基本概念,用于说明为什么正面管教为什么有用,为什么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所需要的社会技能。
一、自尊
自尊容易造成误解的概念,很多父母认为自己能给孩子自尊,而实际上,给孩子自尊本身就是一种伤害。给孩子自尊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尊来自于外在他人的评价,为了获得这份外在好的评价,孩子就会倾向于成为一个“讨好者”或是“总是寻求他人的认可”。而实际上自尊源自于内在,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和内省。
因此,要教会孩子自我评价和内省,而不依赖于外在的评价或观点。
备注:外在的赞赏、小红花等让孩子体验“今天做最重要的人”的游戏,因为好玩而无害,并不造成“孩子的自尊来自于外在评价”。
二、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赢得孩子:是在尊重和关心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有效沟通,赢得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理解孩子的感受。你感觉到***,对吗?(明确你理解的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曾经也有过***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案例:嘟嘟打破了妈妈喜欢的贵水杯,樊登老师的处理方式)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问孩子,为避免同类事情再次发生,孩子有什么想法。如果没有,我们可以提出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三、言行背后的感觉比言行更重要
言行背后的感觉决定了我们怎么做,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因此,要带着和善而坚定的语气沟通。如果夹带着羞辱沟通,就会对孩子造成人格上的伤害,请求变成惩罚,以至于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四、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人的言行取决于社会环境。孩子是社会人,意味着孩子的行为源自于他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当孩子在“成长”的时候,就在发展三大感知力和四大社会技能,当他在“求存”的时候,就在想如何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求存模式下,孩子所表现的行为通常被大人视为“不良行为”。因此,当你知道孩子的不良行为其背后是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需求,你就知道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了。
我的想法:我认为我对孩子比较宽容,很少有对孩子感觉到厌烦的时候。如果有的话,其实更多的是我自己的原因。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把孩子的某项行为视为不良行为,记得一定要提醒自己,孩子正在确认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首先的目的就是归属感。然而,孩子对自己的想要的目的并不清楚,甚至其行为方式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背道而驰,也因此可能会造成获取归属感和令人讨厌之间的恶性循环。想要获得归属感,做出一些令人讨厌的行为,于是让人厌恶,没有获得归属感,更想获得归属感,如此循环。
德雷克斯解释为:孩子们的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很弱。
我的想法:正是因为孩子的感知能力强,解释能力弱,才要求父母要有耐心地对待孩子,用心进入孩子的世界,感受他的需求。自己当了妈,就特别受不了妈妈伤害孩子而不自知。同时,我也要反省自己,有时候也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当着孩子面玩手机,以后要克制。
3、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的不当行为是建立在如何获取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上。
我的想法:从小价值感获取不够的孩子,一生都在追求父母的认同,他人的认同,唯独没有想过如何获得自己的认同。好心疼年幼的自己。从此,把给与归属感和价值感作为育儿重要的目标导向之一。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孩子行为不当,是在告诉家长:孩子想要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至于如何获得,他用错了方法。同时,家长也需要审视自己,是否是因为自己的言行导致孩子没有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5、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教导孩子依靠自己,大人不要代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分担任务会增强孩子的归属感,交给孩子人生技能,并且让孩子体验到社会责任感。
6、平等
具体是指人格上的平等
7、犯错误是良好的学习时机
我的想法:孩子的每一次犯错误,都是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所以,要珍惜孩子每一次犯错误的机会,因为犯错代表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