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情绪不好,一度憋得心口儿生疼,这成了我的情绪压抑时的一个典型症状,一旦有压抑,必疼无疑。不过,它倒有一个好处,就是促使我必须采取措施或行动以释放情绪。
我选择了书写。趁着刚好打开的电脑,把想法和心中的不快,如泄洪般喷涌而出。
两三件相似的事情凑在了一块儿,令我感受“不得不”的被迫感,我必须承担这“不得不”的后果,还不便表示任何不满或埋怨。就是这口“恶气”憋得我难受,憋得我心烦意乱,上午的读书计划被看似突如其来其实酝酿已久的情绪搅黄了,头脑里闷闷的恐怕只剩下在word上燃烧后的硝烟了。
“酝酿已久”,并不是指我有意策划这场情绪的爆发,而是我发现这根本就是我的一个模式,一个需要被解开的结――不能接受被动,不能心甘情愿地去做接下来“不得不”做的事情。
也许,我还是有必要把这个模式从表面的“不得不”衍深一下,尽量接近模式背后的核心。
“不得不”,换言之就是“别人没做好的事儿,凭什么我来担责任,我接受其影响?”这句话中显然有愤怒、抱怨和委屈,说明已然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而且这“受害者”不能向所谓的“加害者”申诉,结果就格外没有力量,同时,委屈更加深了一层。
愤怒、抱怨和委屈,代表着“你们不够好,我很好。”由此可以看出瞬间隐藏在其中的强烈的评判和对立。
评判,是思维。这思维导致了负面情绪;情绪又回过头来强化了思维。情绪和情绪性思维成了一丘之貉,相互作用。心口疼,说明我认同了这情绪并被其主宰,意味着这时的我被“小我”牢牢地控制了。
太久没有给小我滋补的养料了,它怎可能轻易放过这次机会?有趣的是,当我把本来暗藏在心里的这一切暴露出来之后,小我也随之原形毕现无处遁逃了。
我提醒自己,一切皆戏,不可认真。作为一个有修养的“演员”,在戏中我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便是该做什么做什么,需要接受什么接受什么。“不得不”也好,心甘情愿也罢,其实说到底根本就是小我依托思维而制造出来的矛盾和纠结罢了,我跟它认真了,反而陷入了戏中戏。
觉知,就是临在。我摆脱了情绪的牵扯,回到临在的状态。我忽然明白,有修为的大德们之所以外相看上去是那么“宁静平和”,是因为宁静平和的是他们的内心。任凭世间狂风暴雨,只若内心波澜不惊,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可以是小春日和,这正是最见功力的地方。而我忽略了内在的宁静平和,只是一味追求外在的平顺。诸行无常,平顺的状态一旦变化,内心本不安然的我,自然就会躁动起来。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因而,所谓的“不得不”代表着“我不愿意接受的变化”,其实与他人无关,但我把内心的不安投射到了他人身上,于是他人就成了莫名其妙的“加害者”。
看见了,就会逐渐被化解。我欣喜这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