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游戏力上》,作者(美)劳伦斯.科恩,副标题: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此书和正面管教系列书是影响我最大两套书,我的启蒙老师风铃老师曾戏称“双剑合璧,天下无敌”。可惜拖延晚癌的我,此书的上册已看了一年多了。重启遨游书海,就从这套书开始吧!
既然故事可以引人入胜,家庭教育就从案例开始讲:
对于幼儿期、儿童期儿童,最大任务是建立足够的安全感。此时家庭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即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照顾。心理学上有“足够好的母亲”,正面管教上有“60分的妈妈”。父母无需完美,只要能为孩子提供一种温暖、安全的氛围,就很不容易了。此处可以和我一样,擦掉额头冷汗,轻松地长出一口气。
无需完美,但也要足够好啊!怎么做?《游戏力》第12章迎接情绪的暴风雨(之前都已读)。如案例中,无论是来自家庭伤害还是外部环境的伤害,结果是孩子受惊吓。我的孩子都遇到过,以前的做法会是转移注意力,或不以为然忽视。学习成长后,多门课程都在讲,无论成人、孩子情绪不可以压抑、无视,情绪需要释放和合理宣泄。
此章节的秘诀在于孩子哭闹、发脾气、恐惧或焦虑时,如果孩子激烈反抗,静静陪伴、慢慢靠近,拥抱抚摸;如果孩子“过于安静”,“我可以陪陪你吗”,静静等待。安排游戏时光,游戏“谁来领路”(类似儿时老牛老牛到家没有的游戏),对他人信任打败挫折感;针对常发脾气的孩子书中的建议,“你今天希望怎么进行?”“你觉得我怎么做比较好?”,游戏时光时安排“假装说不行”的游戏,比如“不可以两脚站立,不可以呼吸”。当孩子破坏规则,父母气地抓他但总是摔倒。当现实弱小的孩子从你身上看到“更弱小、更蠢萌”,他立即感觉很好。
总之,感觉好了,一切皆好!
2017年10月12日「悦读day3」《游戏力》第13章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读这章时我的感觉“熟悉与亲切”。因为这章的内容和正面管教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比如“冷却自己”/“积极暂停”;“联结”/“关系先行”;“沙发会议”/“家庭会议”;“游戏”/“感觉好才能做好”;“逐渐引导良好的判断力”/“长期目标”
;“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错误行为目的表”;“事先预防而非惩罚”/四种类型的家长;“了解孩子”/“共同特征、观察”;“给出明确的界限”/“和善与坚定并行”……
还是先从心理学大师的名言以及案例开始:
代替惩罚的游戏有:“假装很生气、恐喝,越夸张越好”;“猜动物占满孩子注意力,预防孩子破坏”。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服从的能力,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判断力。但“物质奖励”会促使孩子渴望奖励,会带来更多的负面行为。那么多多鼓励孩子,经济又实惠。
读这章,我更关注“明确界限”,因为我是属于“高和善低坚定型”家长。“启发提问”“制定惯例表”“小步骤执行”以及“规则与秩序感”……坚持界限然后倾听孩子,调整并贯彻执行。
章节最后一句话“我告诫自己要永远牢记:人们在心底渴望的就是彼此亲密”。我自己加上,该句话适用于所有人际交往,不要忘记。
2017年10月13日「悦读day4」《游戏力》第14章解决手足之争。看完这章,觉得章节标题翻译有误,可能翻译成《如何介入孩子们的冲突?》。和昨天微课《孩子们如何交际?》有异曲同工之处。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端,无论是两个孩子还是多个孩子相处时间一长,争吵、打闹、排挤歧视都可能发生。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是第一位伟大的儿童游戏观察者,他发现孩子们通过争论规则来学习道德。大人何时介入冲突?如何介入?
何时介入?《游戏力》作者认为力量不对等时,成人出面干预。如何介入?作者的基本原则是:退后,但要睁大眼睛,先观察孩子自己的解决方法(放手)。需要干涉是“我看到你们……,小明一定很伤心(感受的词汇),这种情况下大家怎么做更好(启发式提问)”。如果场面失控,可以一起执行规则(我认为立即分离),把霸道孩子同被欺负的孩子分开。
目前二宝家庭越来越多,手足相争越来越普遍。我们家的哥哥妹妹,也从哥哥逗妹妹开始,随着妹妹自我意识增强,俩人争夺、争吵以及求关注越来越多。昨天微课有句话“二胎家庭,父母应该永远给老大更多的爱,如果父母的爱加起100给老大,而老二得到100分的爱应该是父母的爱加长兄长姐的爱。”有人会疑问为什么不能老大100分的爱也是父母的爱加弟妹的爱,两个孩子最好公平的养。但养育二孩,最好不要追求绝对的公平。最好给老大放手授权。
此章节大篇幅讲蓄满水杯(PD中的特殊时光),蓄满自己的水杯,给每个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
2017年10月16日「悦读day7]《游戏力》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图尼耶(Paul Tournier)说过一句话“最使我们感到孤独的,就是自己心中的秘密”。
为自己充电的第一步,是承认我们开始游戏的情绪。谁能帮我们把被子蓄满呢?最简单的方式深入沟通,找同频人轮流诉说和倾听。相互关注需要,提供帮助。我听樊登读书会《亲密关系》时,秘诀就是保持对对方的好奇心。
和孩子有时关系断裂不可避免,但通过愉快的游戏重建联结更重要。昨天周一早上女儿拉着我赖床不起,刚开始我很有耐心互相抱着头陪睡,然后让她选择“再睡3分钟还是5分钟”“是穿牛仔衣还是红风衣”……但随着上班时间快到了,我告诉她我必须走了。丫头大哭见我不为所动,拒绝其他任何家人帮助,只让我穿衣穿裤。早上不出意外我迟到了。晚上回家我们洗漱时,丫头突然说“妈妈坏人”。我吃惊不小,然后我把家里说了遍全是好人。吃惊后我意识到一定是早上把丫头惹到了,“好吧”假装坏人去抓她,咯咯笑后。再说就是妈妈是好人。
今天早上又是不起,先是选择是听佩琪还是米奇妙妙屋,一边听一边耍赖,不穿衣服。我们又做“假装我是棵大树”。一会愉快地做完所有事情。
今天《游戏力上》读完,总结一句话,成人通过游戏和孩子联结。方法就是“装傻、装笨、装弱”,孩子感觉好了,就会积极配合家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