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听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听到东莞的部分印象特别深刻。在改革开放之前,很多人逃港。记得有旧同事曾经提到,自己和朋友一起游泳到了香港,一上岸就被抓住遣返了。改革开放初期,省里对于逃港者的态度还不是太支持的时候,东莞是比较开放的。所以,有一批人返乡更名创业,这大概是东莞早期的外资企业来源,也是之后几十年有很多香港人来东莞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的东莞,很多乡村已经富裕了,但是仍然守着很多传统。在工厂周围就有农田和祠堂,委实有趣。比如温塘的袁氏祠堂,就是其中非常美的一幢建筑。
祠堂建于几年前,由很多人捐款而建。青砖高墙,有精美的砖雕和木雕。类似陈家祠的风格。祠堂有三进。门口有几个本地老人,或躺或坐,闲适自在。
建筑中有很多对联和字画。每扇门上都有木雕。房檐上有福禄寿禧等各种图案。
祠堂里面陈列了袁氏家族许多光耀门楣的显赫祖先。历代文武高官都有。真是名门望族。
祠堂门口是广场。上面晒了很多橘子皮,成品应该是陈皮。这种橘子只卖2元一斤。当地人买来并不吃,只把皮剥下了,成筐的橘子肉直接扔掉。
今天的东莞是新一线城市。当年很多工厂已经慢慢退出,腾出的笼子换了新鸟。在喧嚣的机器声中,传统的文化和生活一直都在继续。桔皮的清香和陈皮的香味融合在空气中,难分彼此,又十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