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于王佐之资,却终于心胸狭隘
——浅析《三国演义》中周瑜人物形象的两面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正是一个豪杰辈出,英雄争霸的年代。只有真正的豪杰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在史书上留名。周瑜,这位《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将领,在我看来这也许正是英雄的最好代表,赤壁一役震慑天下,而后被孔明多次用计,这其中我们虽然也了解到了周瑜的阴暗面,但这正恰恰丰富了周瑜的英雄一形象。
周瑜的英雄气概主要体现在他的足智多谋与机智勇敢上,在当年孙策就对孙权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已足以体现出周瑜的在军事上有杰出的才能。在赤壁之战打响前,在与“主降派”的激烈对碰中,周瑜的“江东自开国以来,今立三世,安忍一旦废弃?”。一句话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勾起大家对东吴往日的荣光的回忆,更加警醒着众人既然脚踏在先祖用汗水与鲜血打来的土地上,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捍卫它,这无疑比单纯的分析敌我军事实力显得更有说服力。在赤壁之战前夕,从冷静分析局势后得出的火攻计策到自导自演的苦肉计,这一切都体现出周瑜身为东吴的大都督的才干。也许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才干有些被诸葛亮掩盖了,可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才是那个统帅千军,击败强敌的指挥官。与此同时,周瑜面对曹操安插的间谍的处理方法也显得十分独到,在群英会上将计就计,布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阱,让“老同学”蒋干在曹操面前吃力不讨好,还设计除掉了荆州熟知水性的蔡瑁张允二人。从此处我们不难看出周瑜内心之中早已对这次战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每个方面都做到了应对有策,正是这些前期的准备才有了使他威震天下的赤壁之战的胜利。
当然,机智勇敢还不足以使周瑜成为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所谓人无完人,周瑜也有着他自己的缺点,容不下像孔明这样有才华的人,早在赤壁之战是他已认定孔明未来必为东吴的一心腹大患,这才有了后来的三气周瑜。
从一方面来说,周瑜这么做也是为了吴国的未来着想,但他的目光还不够远大,孔明本应为东吴的盟友,而不是敌人。在提议孙尚香与刘备联姻一事上,周瑜本想借此软禁刘备,进而除掉诸葛亮,不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周瑜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且周瑜本身也做不到大丈夫能屈能伸,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可再登岸,决一死战”与“吾计不成,有何面见吴侯!”这两句都是周瑜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此时的周瑜一为自己计策失败而生气,更为自己的报国之路之艰辛二失落,此时的他已不再是赤壁之战时的那个横扫千军的英勇将领了,从此之后他开始变得消极、易怒,难以听进他人的意见,这也许也是导致他后来病逝柴桑的原因。在他弥留之际,他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可以说诸葛亮是成就他英明的重要角色,但同时也是让他走向终结的原因。归根到底,周瑜还是败给了自己,败给了自己的心胸狭隘,再也没有“回想公瑾当年”的那种雄姿英发之势了。
但无论怎样,公瑾这心胸狭隘也是组成他英雄形象的一部分,公瑾的英勇至今都值得我们去铭记。